被审视的政府
这样一份财政预算方案的拟定,远非政府一方说了算。
从咨询工作开始,曾俊华和政府的相关官员就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咨询各界对于财算案的建议,比如会见策略发展会,中央策略组非全职顾问、学者、专业团体等,也会应邀出席社会团体青少年团体举办的财算案主题的论坛和分享会。刘麦嘉轩每年都会直接与政府见面会谈。
“他们还是愿意听我们的意见的,我们在财算案公布之前的一个月与政府会面,简单陈述我们的看法,之后提交建议书。”刘麦嘉轩说。建议书由10个公会成员构成的财算案专职小组撰写,意见的收集则是平时会计界每个月开会时讨论得到的。“香港政府在做预算案时基本做到了公开、透明。”杜源宁表示。
实际上整个预算案从2011年年中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第一轮与施政报告合并的咨询工作于去年8月开始,而第二轮的咨询则于去年11月展开。
为了能够吸引市民的参与,政府会推出一系列的活动。香港往年曾经推出过“如果我是财爷”的游戏,让市民一尝扮演财政司司长的角色。市民可通过这个网上游戏,按个人喜好随意调动不同界别的财政资源,模拟为香港社会制定财政预算案。“在咨询过程中,有可能遇上不同的意见,政府都会审慎考虑有关建议。”香港财政司司长办公室高级新闻主任麦智恒。
“今年将目前10年的供楼扣税期延长至15年的措施,就是去年我们提出的建议。”刘麦嘉轩表示。“当然,也有一些建议没有被采纳,政府会向相关方解释原因,”刘麦嘉轩举例说,“比如公司交税,在我们看来,交税可以以一个集团为单位,但政府还是坚持集团下的单个公司分开交,他们认为香港应该实行最简单的税例,另外也担心财政收入减少。”
咨询完成后,曾俊华会与财经事务及库务局的同事分析这些意见,结合当下经济环境,来制定计划撰写预算案。财政司表示,财政预算案要在恪守审慎理财原则的同时,体现对社会的承担。数据显示,近5年以来香港政府开支增长接近70%,超过同期21%的经济增长,经常开支则在5年内增长33%,其中用于和民生相关项目的经常开支也有不小增幅,其中教育方面增加了7%,医疗卫生方面增加了8%,社会福利增加了9%。
但香港市民似乎不完全领情。目前在一家德企工作的吴丽,去年曾经加入反对财算案的声讨中。在她看来,去年的财算案做得并不好,虽然去年有派发6000元,但政府并未在控制楼市和抑制通胀上有所作为,且没有长远眼光。“香港楼价还是很高,我们更希望政府能够眼光长远一些,相信很多人的意见已经通过网络或者游行反映出来,但目前更多的却只是一种单向沟通,政府给的反馈太少了。”
经常带领街坊参加咨询会反映意见的杨倩似乎也不满意政府的态度。“我们很想双方坐下来真正谈一谈,但每次搞得都好像是我们在骂政府,其实并不是这样,在我们看来,政府只是过来听,却没有太多回应。”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