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再造一个新山西(3)

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再造一个新山西(3)

“我不是来给你们送钱的” 

在砖壁村的3天里,袁纯清先后走访了10余家农户,分别召开了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包村干部等五六个座谈会,从村前到村后,从农家到村活动室、便民店、卫生所,都实地进行了考察,还和群众一道下地栽红薯苗,参加劳动。 

在分析砖壁村落后的原因时,袁纯清认为:一个原因是自然条件较差,没有矿产资源、缺水,全村没有一亩水浇地;另一个原因是村干部、党员和群众的眼界不开阔,思想不开放,小富即乐,不富也安,宁肯慢半拍,也不敢往前闯一步。 

袁纯清曾告诉记者:“我一到砖壁村,就对乡亲们讲,我不是来送钱的。即使给你们1000万,全村有400多人,一个人能分多少?又能撑几年?我主要是来帮助你们解放思想,共同探讨致富的门路。” 

在住村期间,袁纯清发现,虽然砖壁村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多元,但他们活得“很安逸,很满足”。于是,他就对村民们说,“假如咱们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甚至再高一些,生活不是更好吗?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贫穷当成一种习惯”。 

依托“八路军总部旧址”这个独特红色旅游资源,砖壁村原来有十来户“农家乐”,如今在袁纯清的推动下已增加到了30多户。 

在“武余秀农家乐”院中的餐厅里,袁纯清与手工艺品合作社工作人员的大幅合影格外引人瞩目。 

武余秀告诉记者:“袁书记那次来,看了看我们的菜谱说,‘菜价不敢高了,高了客人就不来了’。还笑着对我说,你把我们的合影放大点,挂在墙上,我给你们做做广告。” 

武余秀一家人个个手巧,他们不仅开着“农家乐”,还经营了一个手工艺品合作社,出售一些获得专利的民间手工艺品,有空心枕头、手工布鞋、绣品等等。武余秀的大女儿说:“看见空心枕头,袁书记高兴地拿起来放在头边试了试,还拿起顾客意见簿一页一页地看,对我们说‘扩大规模,加大产量,你们家的收入会很快翻番,到时别忘了带领更多的乡亲致富啊’。” 

村主任李跃军告诉记者:“袁书记用3天时间就给我们村的发展理清了‘战略’思路。他要求我们:挖掘当地资源,以八路军文化为主题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并以此带动特色农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使农民增收致富水平有一个大的跨越,力争到‘十二五’末,使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 

“袁书记还给我们指明了致富‘战术’。一、抓好特色农业:种植500亩核桃,发展农业观光采摘园300亩,可人均增收5000元。二、完善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恢复老村面貌,把八路军总部旧址作为一个稀缺资源来整体打造,形成红色旅游格局,可人均增收4000元。三、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改造县城到村的公路,扩大交通运力;建设发展观光农业的水利工程;推进便于适度规模经营的土地流转,建立相关的农业专业合作社。” 一笔笔账,袁纯清算得精细,村民们也听得提气。 

李跃军又带记者来到村西看他们的新村址。这里,挖掘机、推土机的轰鸣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这是袁书记亲自找来帮助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潞宝集团,正在给我们建新村。他们计划恢复古村落开发旅游,把村民迁到新村,新旧宅地1米换1米,产权不变,公司经营20年后再把旧宅无偿还给原主人。” 

李跃军指着前方一大块地说,“根据袁书记的建议,我们又引进了当地的振东集团,在这里建200亩蔬菜大棚,开春后就要动工。”他又指着远处山顶上一个大圆柱体说:“那是我们新建的2万立方米的蓄水池,不仅可以满足我们村的需要,还可以供给周围16个村。” 

袁纯清曾信心满怀地说:“我估计,两三年后砖壁村人均年收入就能达到七八千元。” 

“杀手锏”发挥威力 

在推进领导干部包村的过程中,袁纯清发现,要使这种做法常态化,尤其是要行之有效,必须建章立制。 

在对干部下乡蹲点住村的摸底中,群众最不满意的有三种人:一是不懂技术,二是不会经营,三是出不来力气。他们下乡来,只能当当看客,散散闲心,遛遛腰腿,说说虚话,不仅帮不了多少忙,甚至还会给农民加重负担。 

针对这种情况,在袁纯清的主导下,山西给干部下乡这个“老汤”加了几味猛药。 

2011年6月19日,山西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全省干部下乡住村开展领导干部包村增收活动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把发展“一村一品(致富品牌)”作为开展包村增收活动的核心任务,确保到“十二五”末,帮助所包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翻番。 

山西省建立了干部下乡住村活动联席会议制度,由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和分管农业的副省长任召集人。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委干部下乡办公室,各级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每两个月听取一次干部下乡住村活动情况汇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对策。 

山西省扶贫办副主任、省干部下乡住村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张晓红在接受采访时说,省干部下乡住村活动联席会议制定出干部下乡住村、领导干部包村增收管理考核办法,严格实行省、市、县、乡权责对应的年度目标责任制,严格监督检查,分阶段汇总进展情况,报省委主要领导审定后进行通报,严格执行分阶段“对账”、年底“交账”制度,做到季度一报表、半年一小结、年度一总结,促使干部真下乡、真住村,真正解决问题。 

山西省委还使出一个“杀手锏”:把包村纳入政绩考核,不是一年两年,每个省委常委都从自己做起,农民收入不翻番,包村任务就没完成。长治市等一些地方制定的“五不准”,对遏制下乡干部中的一些不良风气也起到了“杀手锏”作用:不准欠房东一分钱;不准带走所住乡村一点土特产;不准在所住乡村报销应由个人或帮扶单位负担的各种费用;不准收受所住乡村发放的各种补贴;不准参与有损于党员干部形象的各种活动。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全省共有7万多名干部下乡住村包村,制定农村发展规划23089个,新上项目19454个,帮助农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66152个,形成调研报告23557份。下乡住村干部共投入帮扶资金26.6亿元,其中对各级领导干部包扶的6426个贫困村共投入包扶资金13亿元,2011年计划实施项目12315个,已开工8360个,竣工4925个。 

采访中,山西省扶贫办主任刘昆明说:“着眼于经济发展的短板,着力于改变贫困农村面貌,‘包村’使干部下乡住村这一活动,具有了新的活力、新的动力、新的功力,必将在新的时期发挥新的威力!”

袁纯清简历 

袁纯清,男,汉族,1952年3月生,湖南汉寿人。197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10月参加工作。在职博士研究生文化程度。 

1971年10月―1975年10月?湖南省汉寿县公安局干警; 

1975年10月―1977年2月?湖南省常德地区公安局干警; 

1977年2月―1980年1月?北京大学法律系法律专业学习(其间:1978年5月―1979年12月任北京大学团委副书记、学生会主席;1979年5月―1983年8月任全国学联副主席); 

1980年1月―1984年6月?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干事、副处长; 

1984年6月―1985年5月?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学联办公室主任; 

1985年5月―1987年3月?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副部长; 

1987年3月―1992年12月?共青团中央学校部部长、共青团十二届中央委员(1988年当选)、共青团中央常委(1991年当选)(其间:1987年9月―1990年7月在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政治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获法学硕士学位); 

1992年12月―1997年9月?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其间:1988年8月―1993年8月任全国学联秘书长;1993年3月―1998年3月任全国政协第八届委员会委员、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1993年11月―1995年6月任全国少工委主任;1994年3月―1994年5月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第十六期学习;1994年8月―1997年12月任全国青联副主席;1994年9月―1997年7月在湖南大学国际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获管理学博士学位;1995年2月―1997年9月任共青团中央机关党委书记); 

1997年9月―1997年10月?中央纪委常委,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1997年10月―2001年3月?中央纪委常委、秘书长(其间:1997年10月―2000年3月任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党委书记); 

2001年3月―2004年1月?陕西省委副书记(其间:1999年4月―2001年5月在职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从事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研究工作,获博士后证书); 

2004年1月―2006年5月?陕西省委副书记、西安市委书记。 

2006年6月―2006年7月?陕西省委副书记、副省长、代省长,西安市委书记。 

2006年7月―2007年2月?陕西省委副书记、副省长、代省长。 

2007年2月―2010年5月?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 

2010年5月—2010年7月?山西省委书记。 

2010年7月至今?山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中共十五大当选为中央纪委委员,中共十六大代表,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七届中央委员。(据新华网)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