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是高考报考热门的法学专业,已经连续两年被认定为就业率最低。新一年的毕业季即将到来,2012,法学毕业生们登上就业之船了吗?
2012年2月17日,中国政法大学(以下简称“法大”)法学院研究生孙文安终于卸下了心头的一副重担。“签了,总算是签了。”当他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这一消息时,声音饱含疲惫。
同一天,法大应届法学研究生小陆(化名),当提及2012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时间将提前,与各地公务员联考错开时间时,工作尚未确定的他,焦虑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笑容:“作为法学学生,最大的希望还是公务员吧。”
2011年9月,还在为毕业论文苦恼的孙文安,已经每天关注《应届生求职网》的职位招聘了。
“这就是个学历贬值的时代嘛,硕士到处都是,尤其是我们学法律的。”孙文安这样对法治周末记者解释为什么研究生三年级刚开学,就已进入求职状态。“师哥师姐们一再告诫必须早点下手做准备,而且他们也都是这么做的。”孙文安说。
公开资料显示,2001年,南京大学历史系等部分专业研究生人数开始超过本科生。此后数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的研究生人数均开始超过本科生。相对应的,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硕士及以上”职位的比例也水涨船高。
再有十天,2012年第一波招聘大潮就要到来。毕业生需要读许多从来没读过的书、做许多之前很少做的题、了解那些仅听过名字的单位状况。用孙文安的话说:“哪有时间玩小忧伤!”
从一进入校门,法学生就被告知就业如何难的传闻,这些数字的变化,他和同学们已不会再有触动。
从2010年开始,曾是高考报考热门的法学专业,已连续两年被年度《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来源:从事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的麦可思公司)认定为就业率最低。
东北某综合性大学、长期从事学生就业工作的狄老师(化名)向法治周末记者证实了这一点:法学院的学生已失去了评价就业形势的热情,因为从本科入学就是这样焦虑的氛围,也就谈不到什么落差。
“对,就是麻木。这是我非常不愿意看到的。”狄老师说。
专业壁垒
简历很容易被刷掉,仅因为专业内容名称上没有与用人单位直接关联
每年第一波招聘大潮,是各类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和法学不是特别关联。但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只要招聘单位的专业名单里有法学,没有哪个法学生会浪费机会,即便是抱着‘打酱油’的预期。”孙文安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因为法学院课程里没有高数,涉及金融的课程也限于金融相关法规,“要在短时间内突击恶补金融业的相关知识,还是存在不小的难度。”已经在中国银行某分行工作的法大毕业生张洽闻说。
即便如此,已有相当多学生投入到这场胜算不高的就业大战。
孙文安指着旁边桌子上堆得高高的各大银行笔试、面试指导说:“看看我们寝室老大,这才是我们寝室的牛人啊!”老大最终并没有去银行报到,还是有很多学生抓住了这个机会。
从去年来看,尽管不是太多,班上还是有近1/3的同学成功签约各金融机构。“对于民商法专业的学生来说,还是会把金融行业和企业作为自己的首选。”毕业于法大民商经济法学院的陈巍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但是,大多数的法学学生没有这么幸运。法大刑事司法学院毕业生郭青依然清晰记得,2011年10月的一天,在中央财经大学一次的面试中,“等了一下午,面了两分钟。”
“中信毕竟是家金融机构,而我们是学法律的。”郭青对此并不意外。他那些经历过同样煎熬的同学们不计其数,这次也不过是他诸多类似经历中的一次。
专业限制,在企事业单位招聘的时候,让越来越多的法学生感到切身之痛。
孙文安觉得自己还算幸运。在法大四个法学院系中,他所在的学院名字就叫法学院,所以他可以在简历上光明正大地写上自己的学院名称,虽然他不会继续注明法理学方向。
对于这样的就业经验,法大刑事司法学院的紫火(化名),忘不了读研一时听来的“非常有用”的消息。
2008秋天,任职于最高人民法院的韩菊(化名)师姐回到法大介绍就业经验,在一片崇拜的目光中,师姐语重心长地告诫:在简历上不要详细写明自己所学专业的具体内容。
虽然,通过司法考试的人都了解所有部门法;虽然,本科法学教育不分门类学习所有方向法律;虽然,刑司院的学生许多也都有企业、律所、法院民庭的实习或兼职经历。虽然有许多虽然,但现实是:简历很容易被刷掉,仅因为专业内容名称上没有与用人单位直接关联。
紫火一直记着师姐的叮嘱,虽已顺利就职国内某集团企业天津分公司,但还是遭遇了躲不过去的尴尬。
一次,经理突然交给紫火一个专业报表要求立刻写份分析,紫火觉得自己学的不是相关专业,怕短时间内做不出来,“经理问我什么专业,我说法学,经理很诧异,扭头对助理说, ‘下次告诉人力部门不要学法学的’”。
在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中心提供的《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1》中,对法律硕士学院三年就业数据的调查研究表明: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其他这两项就业数据之和,只占毕业生就业单位总比例的15.03%。
在孙文安寝室四人的书桌上,摆着不少便签本、圆珠笔,“这都是老大从各大企业宣讲会带回来的,看看这数量就知道他跑了不少地方”。
“跑那么多有啥用,这种单位我们基本都是重在参与。”同寝室的小宫(化名)正填着老家一个银行的电子简历插嘴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