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女厕所
这场突如其来的行为艺术以及相关元素,收获了大众情感上的共鸣。
一些网友在网上列举了大量女性如厕难的事实:
重庆市南坪汽车站,一位姓周的女士因急需“方便”,不得不在公厕前苦苦等候,以致误了点,车票作废;
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路边公厕内,两名中年女子因插队问题而大打出手;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洋沙山风景区女厕前,排队人数曾高达一百五十人之多;
……
网友们不禁感叹,如今女人上厕所就像上战场一样,“疯狂的女厕所”到处可见。
在各大论坛发起的“如厕情况”调查中,大多数网友都认为,现在男女厕位的比例不均衡,亟需改变现状。
如厕这件事,平时人们羞于谈及,也很少成为媒体上的公共话题,总以为有点不雅。可这却是我们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如厕是否方便,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民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准。
但不幸福的“女性如厕难”却几乎每天都在各地上演着,不论是公园还是商场,经常看到男厕空空荡荡、女厕浩浩荡荡的窘境。女性在公共厕所前排成长龙的日常化片段,也早已深深地嵌入了公众的脑海。
总览我国的厕位分配,大多是按照“男女平等”的比例所建,但网友们指出,正是这种数量上的“平等”造成了女厕门前“九曲回肠”的现状。
一位颇具专业知识背景的网友分析得非常透彻:“从医学角度来看,男性如厕时间平均30秒至35秒,女性如厕时间平均70秒至75秒,是男性的两倍多,而女性在处于生理期或孕期时如厕时间将更长。”
该网友还分析说,此外,在相等的生活状态下,女性如厕的频率也约为男性的1.5倍;从社会角度来看,女性一起逛街、游玩的情况也较多,因此公共场所出现的女性一般要多于男性,如厕的需求量也相对较大。
其实相关部门并非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早在1989年,城市建设部门就规定,城市公厕男女厕位比须达到2∶3,至少是1∶1。在2005年颁布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中,主管部门对此又再度予以重申。
但“至少”这样模糊的界定,却让大多数城市极其“严格”地按照1∶1的标准来执行。
如今,种种迹象都已表明,1∶1的厕位供应不但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更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和烦恼,网友们呼吁,我们的厕所必须要改革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