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进度花钱
国库余额的高库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每年政府的超收收入。
从2000年到2011年的12年间,中国公共预算超收收入总额为5万亿,但只有1000亿用以弥补赤字,结转第二年的不到8000亿,其余4万亿均在当年追加支出。
超收收入已然成为中国财政的一大特色。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认为,对超收收入绝对应该从负面进行评价。
每到年底各级政府几乎都在为花钱而赶进度。年初,全国人大对预算的收入、支出和赤字规模均进行审议并通过,并形成法律效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政府不论有多少收入都要在年底花完,并且赤字也不减少的一种既定思维。
2011年加快支出进度,保证进度达标几乎成了一条死命令,比如到11月底,各级财政支出要完成80%等。根据财政部公布的2011年决算报告,当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超预算收入为1.4万亿,结转 2012年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892亿,地方结转下年支出1918.34亿,弥补赤字500亿,从账面上看至少有9000亿的超收收入在2011年已支出。
但王志浩发现2011年12月31日,国库存款余额还是有2.3万亿,并且这是近年国库的一个普遍现象。据一些地方官员反映,年底花钱要赶进度,但项目进展没那么快,所以一些地方只能虚列账册,实际并没有支出,待第二年前几个月逐一消化。“每年都是两会之后才开始拨款,到地方这儿往往都是4月中下旬了,一年只有8个月的时间去做事儿,很紧张。”一位地方官员表示,现在的国库集中支付,只拨付项目进展到某个阶段所需要的资金,如果项目在8个月内做不完,资金也就拨不完。
因此,为了赶进度而导致突击花钱年年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这让地方官员们颇为疲惫,有地方官员建议在两会前一些延续性项目的资金提前拨款,让地方花得更从容。
事实上,一位地方国库官员告诉记者,每一级政府都是可以看到每日国库流量和结余表的,政府也可以根据此表格制定未来的收入、支出和赤字计划。但一位在中国工作的外籍人士看到中国的决算报告后很惊讶,为什么收入预算误差如此之大,而且年年如此?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对此做出解释,中国的预算编制是跟着国家发改委的经济计划走的,但经济计划只是一个指导性的目标,财政预算是要求精确度的。所以只要按照GDP去做预算编制,误差必然不会少。
所以他建议,年初只编支出预算,这样赤字规模也不是一个固定数字,年底收入多了就少发国债,少列赤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