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救助到赋权:破解家暴庇护机构零入住僵局(4)

从救助到赋权:破解家暴庇护机构零入住僵局(4)

从救助到赋权

学者荣维毅认为,如果不能从单纯的“救助”提升为“赋权”,庇护所难有发展空间

针对庇护所无人入住的窘境,各地庇护所目前也逐渐在设施和服务上加以完善。比如,提供家庭式温馨环境和条件,与其他机构合作,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

徐州市救助站庇护中心负责人马李称,庇护所要在为受害者提供基本生活和安全服务的基础上,开展更高层次的需求支持,例如公安机关的及时接处警、司法部门的法律援助、卫生部门的心理辅导等。在这个过程中,妇联可以起到协调、倡导、专业支持等核心作用。

“政府介入和投入,是庇护所运动的目标之一。”但荣维毅担心一旦为政府主导,庇护所则有可能变成为妇女儿童提供福利而已,有违旨在为妇女赋权的庇护所运动的初衷。

在河北省妇联研究室主任吴美荣看来,赋权妇女,增强她们的权益意识,以妇女为主体、自觉地用法律自救,才是国际上庇护所运动的初衷。

荣维毅认为,如果不能把庇护所的功能从单纯“救助”提升为“赋权”,则难有发展空间。她说,庇护所不应成为妇女儿童的福利,而应成为受暴妇女的赋权途径——是打破沉默文化、把家暴干预纳入国家政法体制的重要环节。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