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这个数据自3月5日披露,就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之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5%。这比2011年的增长目标调低了0.5个百分点,是我国GDP预期增长目标八年来首次低于8%。
“政府工作报告作了以后,世界上各种媒体反响最大的,就是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我以为他们抓住了一个要害问题。”3月14日,温家宝在记者会上对此解释称,由于欧债危机、外部市场萎缩,中国经济有下行的压力,但调低速度主要是为了结构调整,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增长。
中国经济增速“弃八”,分析人士认为,决策者正视了潜在经济增长放缓的现实,如何调整经济结构?如何让经济发展惠及民生?被认为是今年经济增长中所要面临的考验。
调低目标是“主动调适”
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风险,调低增长目标表明决策者正视了潜在经济增长率放缓的现实。
“中国正常的经济增速是在下降的,把经济增长目标调下来,是对我国经济潜在增长水平下降的主动调适。”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说。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1年我国GDP增速为9.2%,去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
“金融危机之前,经济增速要超过12%才能控制城镇居民失业率不超4.1%。而现在只要把经济增速拉到10%左右就能达到这样的水平。”鲁政委表示,这意味着中国劳动力人口在减少,中国经济潜在增长水平在下降。
“中国加入WTO后改革红利逐步释放、农村可转移人口大幅减少,这两方面因素共同推动下,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放缓,再去强求过去那种10%的高速增长是不现实和有害的。”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此次调低经济增长目标表明决策者正视了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放缓的现实。
他同时表示,目前中国所处的增长短周期里,内外需都比较弱。2012年1、2月份的宏观指标反映出,增长面临进一步下行的风险。
温家宝总理在3月14日上午答记者问时表示,由于欧债危机、外部市场萎缩,中国经济有下行的压力。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调低速度主要是为了结构调整,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
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此前曾表示,这一指标广泛听取过意见。今年要调整结构、要实现目标和科学发展、还要开放,在速度上留一点余地。
过度扩张损害改革红利
中国面临资源和能源瓶颈以及环境压力,GDP的增速目标调到7.5%被认为是与“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相衔接。
中央决策层早在去年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就已调低了未来五年的经济增速目标。去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目标确定为7%,低于“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7.5%。今年GDP的增速目标调到7.5%被认为是与“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相衔接。
“调低增速主要为了适应‘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的主线。主线非常明确,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为了与“十二五”的整体目标相一致,明年和后年的预期增长目标还将有所下降。
在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看来,过去中国经济增长所具备的因素正在发生变化。中国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阶段,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部门,这种转移目前正在渐渐进入尾声。
中国适龄劳动人口增速也开始放缓,2014年适龄人口比例或将出现拐点。刘煜辉认为,中国面临资源和能源瓶颈以及环境压力,过去十年过度扩张的增长模式,损害了改革红利。
“这都将促使未来5-10年,经济结构必定经历一个调整,而在旧模式放缓的过程中,必然带来经济增长的放缓。”刘煜辉称,理论界和决策层面已形成共识,就是未来5-10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长速度会下一个台阶。把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下来,更注重经济结构调整是非常明智的现实决定。
旧模式增长过分靠投资
过去十年,中国经济逐步过度房地产化所造成的产业结构的扭曲非常严重,很多过剩产能都与房地产有关。
旧模式的经济增长中,过度依赖外需以及政府主导的投资驱动被认为影响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
摩根大通在其报告中指出,2005-2009年,投资平均拉动中GDP增长7.7个百分点,同时期消费和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3.1和0.7个百分点。
“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属于投资驱动型,而在整体投资中房地产投资所占的比例很高。”彭文生表示,从中长期来看,房地产泡沫破裂是未来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
刘煜辉认为,过去十年,中国经济逐步过度房地产化所造成的产业结构的扭曲非常严重,很多产能都与房地产有关。产能过剩现象严重,未来会有一个激烈的产能整合过程。
“中国以前的产能扩张很大程度上由外部需求对冲,很多负面因素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暴露。西方经历危机后,外部对冲力量逐渐消除,这种产能过剩就更加严重。”刘煜辉说。
中国金融40人论坛研究部3月12日发布的报告称,如果保增长的压力较大,投资所占经济的比重就难以下降,各级地方政府在保增长时,最好用的工具就是增加投资,因为投资项目的金额一般较大,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