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党外干部“中央党校”:不灌输 强调共识(2)

揭秘党外干部“中央党校”:不灌输 强调共识(2)

如何达成共识

《望东方周刊》:党校的课程是虚实结合,除了理论学习,也会有媒体应对、危机应急处理等课程,相比而言社会主义学院的课程是否更侧重务虚?

张峰:这主要是由于学校的任务不同。

中央党校的培训学员大都是中共各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像各地的市长、各局局长等,除了进行党性教育,对他们主要是加强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教育。

社会主义学院的学员主要是党外人士,他们有一部分在政府部门任职,全国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党外人士大约有3.1万人,其余都是研究人员和学者以及企业、宗教界人士等非政府公务人员。

《望东方周刊》:所以共识教育也是以此为出发点。

张峰:我们是特色教育、共识教育。为什么提特色教育?因为我们的学员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友好盟友,民主党派的最高纲领和共产党有一致的地方,也有区别,比如,一些民主党派没有把共同富裕作为最高纲领。

他们来到学院,我们把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方针讲给他们听,帮助他们加强自身建设,行政能力的培训,应对媒体课程等等也很受欢迎,但课时较少,这样的定位是符合党外代表人士的实际的。

除了共识教育,另一个重点是提高学员们参政议政能力。学员中各级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的比例非常高,有的班次为100%。因此,我们开展现代化教学,模拟政协委员提案和大会发言。我们会出题目让学员写提案,写出提案拿到提案委员会评选,再模拟在大会发言。以前模拟的是市局级的,现在模拟级别不断提高。我们还请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的官员来给学员讲政协委员提案的流程和写出好提案的要求。

《望东方周刊》:如何使学员更好地形成共识?

张峰:这个前提是要把我们这些东西讲清楚,讲深刻。通过交流,让党外人士了解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对政治建设充满信心。有些党外知识分子考虑问题比较偏执,通过学习就多了一份责任感,会主动站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角度去全面考虑问题。

广交多交朋友

《望东方周刊》:学院的实践教学具体是怎么进行的?

张峰:社会主义学院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实践教学很有针对性。

今年安排了四川遂宁和河北曹妃甸考察。遂宁以前经济比较落后,1984年建市以后,四川民盟省委和遂宁建立了盟遂合作机制,民盟派出一批农业专家免费给遂宁提供技术、介绍项目,后来民盟中央也参与进来,帮助遂宁走上绿色发展之路,造就了一个绿色之城。2011年遂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62天,我们组织了学员去考察后,他们感触很大,感到民主党派能做实事,能为地方发展贡献力量。

去河北曹妃甸主要是学习经济发展的案例,那里的经济示范区建设和农工党中央有很大关系。民主党派学员在这些地方的实地考察中深受鼓舞,真切感受到执政党对民主党派的重视,因此有了有归属感和成就感。

《望东方周刊》:相比知识学习,归属感可能更重要。

张峰:学院的目的是广交多交党外朋友,联谊也是一大特点。一些民主党派或党外的文化名人、作家和演员都很愿意到这里来学习,这里也提供了他们相互交流的平台。对于贫穷地区的党外人士,国家有专门的补助。学院的人情味很浓。

《望东方周刊》:社会主义学院的学习和党外人士的升迁有联系吗?

张峰:现在也把在社会主义学院的学习写到档案中去,作为一个学习经历,《纲要》和4号文件也提出来了这方面的意见。

学院学习是发现党外干部的途径。贾庆林同志曾说,要着眼于实现政治交接,广泛物色党外优秀人才,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大培养力度,同时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学院建设成为统一战线人才培养基地。

《望东方周刊》:最近几年学院在课程方面有没有什么调整?

张峰:有调整、有改革,但相对还是保持常规。

我们这里氛围比较宽松,有些老师讲自己的观点,一些教授不仅能把课讲得有趣而且度把握得也非常好。只要是据实讲、不抱偏见地、客观公正地讲,我们都给他们提供平台。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