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2)

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必须要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不是无领导、无政府完全自由放任的经济。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

资本主义国家搞市场经济的长期实践证明,市场机制虽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并促进人们不断地创新,但它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做不到、做不好的事;市场经济如果不加任何引导和控制,也有自身不可克服的缺陷,如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和滞后性会导致供需失衡、周期波动甚至经济危机;竞争有可能产生垄断,而垄断又会窒息竞争;优胜劣汰有利于提高效率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但也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失业甚至两极分化问题等。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市场缺陷”或“市场失灵”。为此,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但不能单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还必须要有人为的引导或政府的宏观调控。这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就具体体现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以及由执政党所领导的国家政府的宏观调控。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就是要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和国家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强调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并不是单纯地强化过去那一套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而是要建立和完善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提出,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并对此作了全新的阐述。《决定》对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职能和任务作了明确的界定,即“主要是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地方党委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想和工作重点,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确保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各项部署的贯彻落实。”这些界定都是恰当的、有分寸的。

宏观调控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意,是使整个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调节机制和保证力量。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搞好宏观调控,是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以及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能力应当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特定的概念,而不是任何经济体制下的概念;是政府在市场配置资源基础上的特定行为,而不是政府的任意行为;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经常性的调节机制,它只有调节政策的不同,例如是扩张、紧缩还是中性,而不是一种今天搞明天不搞的运动。宏观调控应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一是要以总量平衡和总体协调为主,而不能以配置资源和项目审批为主;二是要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而不能以行政命令和长官意志为主;三是要以纠正“市场失灵”和创造良好环境为主,而不能以直接干预微观活动和从事各种经营为主。此外,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还需从体制机制上予以根本解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转型而来的经济,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党必须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领导和谋划改革,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上打好体制转变的攻坚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由过去的计划经济转型而来的经济,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面临着更加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在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阶段,至少要打好以下四大攻坚战:

———打好国企改革的攻坚战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解决国企的两个基本问题,即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企业和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要真正实现这两个目标,核心是要解决产权问题、体制机制问题。对于国有企业打攻坚战的这个“坚”之所在,必须要统一认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决定》指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些阐述为进一步打好国有企业的攻坚战指明了方向。

———打好农村改革的攻坚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增收减负为主的改革,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貌。但是,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说,农村的改革只停留在家庭承包和增收减负的水平上是远远不够的。只是放权让利、帮困扶贫,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的面貌,也难以从根本上打破根深蒂固的小农经营方式和经营观念。因此,从总体上说,农村的改革应当由过去基本是放权让利的改革,转向以制度创新和提高市场化水平为主攻方向的改革。这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从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双重要求。

———打好金融改革的攻坚战通常,金融市场化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国整体市场化的水平。当前,我国金融改革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比较缓慢,资本市场还只是初步建立,金融产品比较单一,信用体系和信用观念比较薄弱,货币政策及各种金融工具还难以发挥应有的调节作用等。从总体上看,金融的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是大势所趋,没有完善的金融市场,就没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因此,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金融改革与金融监管、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的关系,以打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攻坚战为突破口,不断把整个金融体制的改革引向深入,同时也须注意谨慎行事,逐步深入。

———打好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攻坚战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中,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处于改革的中心地位。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取决于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取决于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国企改革也都取决于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相对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说,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仍将是整个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指出:“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就发展来说,党中央强调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这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转折阶段的正确判断。就改革来说,我们强调要打攻坚战,同样是因为目前我国的体制改革正处于一个“爬陡坡”的关键时期。改革越深入,坡度越来越陡,困难越来越大,我们需要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更加切实可行和坚强有力的措施,最终攀上高峰。

责任编辑:冯句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