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危机意识调查:三类问题最易诱发无察觉危机(2)

公众危机意识调查:三类问题最易诱发无察觉危机(2)

“司法公正”、“利益分配”和“干群关系”最易诱发无察觉危机

“您觉得哪些问题处理不好,容易诱发无察觉危机”?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司法公正”、“利益分配”和“干群关系”三个领域存在无察觉危机的担忧程度最高,这三项的得票率分别为82.3%、72.4%和70.1%,遥遥领先于其他各选项。

有受调查者认为,司法争议、利益分配和官民冲突已成问题最多发、最易引起公众热议和争论的热门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对公权机构和其他社会成员心生隔阂 、猜忌、不信任、抵制排斥等负面情绪。另有受调查者建议,存在于这些领域内的问题和危机似乎已暗流涌动,应当引起当局者的高度重视。

有受访专家谈道,当一个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天平倾斜,利益分配失衡、贫富差距拉大,官民矛盾不断升级,可能就容易引发社会怨愤情绪,导致公众对政府和公共机构的信任度下降,甚至会出现一些制度边缘乃至制度外的“自我救济”行为。这些都有可能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甚至引发连锁效应,导致其他危机的显性化,这是值得我们警醒的。

此外,公众评选的最易诱发无察觉危机的前十大社会问题依次为:“贫富差距”,得票率63.8%,排在第四位;排在第五位的是“政治体制改革”,得票率为61.9%;“道德沦丧”得票率为59.8%,排在第六位;“信仰缺失”得票率为52.9%,排在第七位;“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和“医疗改革”依次排在第八、第九、第十位,得票率分别为52.1%、46.3%和42.1%。

无察觉危机最可怕之处在于“难以调控”

既然公众的危机意识如此强烈,那么在公众眼中无察觉危机的最可怕之处是什么?50.6%的受调查者选择了“难以调控,一旦爆发则范围更广、影响更大”,居首位;32.8%的受调查者认同“难以量化,累积具有渐进性、长期性,易突然转变为重大显性危机”,位列第二;14.7%选择了“难以观察,长期存在,容易产生心理麻痹,主观逃避认识危机”,排第三位;另有1.9%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其他”。

难以调控、难以量化、难以观察是无察觉危机的三大可怕之处,其中,调控之难当居首位。历史的教训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无察觉危机一旦爆发,往往已经无法防范、无法逆转、无法挽回。2007年8月,次贷危机席卷美国,多国中央银行注资救市也未能阻止金融危机的爆发;看似寻常的突尼斯大学生的街头自焚事件却掀起了2011年阿拉伯世界的飓风,多米诺骨牌连番倒下……潜伏性和隐蔽性是无察觉危机的保护色,为其营造了不断增长的空间和可能性。当危机发展越过爆发的临界点,往往具有较强的不可预测性,负面情绪的煽动、逆流思潮的影响、从众求全的心理暗示都可能让受影响群体丧失辨别能力和基本理智,而危机之始源则可能在混乱氛围中显得扑朔迷离,令政府的调控和治理工作难上加难。专家建言,对无察觉危机的处理,宜早不宜迟,宜疏不宜堵。

适当的表达和争端解决机制是政府应对无察觉危机的重要策略

关于“应对无察觉危机的关键”,不同领域的专家纷纷根据各自研究特长各抒己见。那么,公众最认同的是哪一种看法呢?52.1%的受调查者支持“倡导社会公平,强化法律体系,完善多渠道利益表达和争端解决机制”,排在第一位;17.2%的受调查者选择“树立危机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问题意识”;15.5%的受调查者赞同“因势利导,关注社会心理,化危机于无形之中”; 13.7%的受调查者选择“保持高度的警觉性、透视力和把握力,见危机于渐进,化危机于未成”;另有1.5%选择了“其他”。

以上调查结果反映出,大多数受调查者赞同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倡导公平正义的方式来表达诉求和解决争端。法律的公平完善能促进程序正义的实现,构建适当的利益表达和争端解决机制,让矛盾在既定制度和框架之内得以解决,这正是政府可为范围内应对无察觉危机的重要策略。

(执笔:人民论坛记者 肖楠)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