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井君:未来中国文化剪影

庞井君:未来中国文化剪影

摘要 经历旷日持久、剧烈复杂的社会转型,中国的文化结构和形态发生了总体而深刻的变化。透过社会时空的帷幕,回望历史,着眼现实,面向世界,展望未来,我们已经能够看到中国未来文化形态的美丽剪影。“古雅清新”是未来中国文化的精神气质;“自由自然”是她的价值内核;“和而不同”则表达了她的空间结构和建构原则。

关键词 文化剪影 社会价值论 古雅清新 自由自然 和而不同

绵延久远的古老中国进入十九世纪仍然按照自身的逻辑缓慢地演进着。1840年西方列强一阵枪炮,彻底打乱了她的阵脚,剧烈痛苦、前所未有的转型从此拉开帷幕:社会动荡、制度变革、政权更迭、思想冲突此起彼伏。这些大潮涌动的底层其实是文化转型,是中国的文化结构和形态发生着总体而深刻的变化。弹指一挥间,170多年过去了。通过一次次的冲突,一次次的选择,一次次的融合,一步步地铸造着中国新的文化形态。时至今日,我们还不能真真切切地看到她的面目,却似乎可以透过天边那一抹灿烂的朝霞,看到她缓缓走来的美丽剪影和动人神韵。

古雅清新

关于中国文化发展,一百多年无休止的争论可以归结到“古今中西”四个字上,没人主张舍掉其中的任何一个字。这样看来,未来中国文化形态一定是这四个要素融合创新的产物,从文化的外在精神气质上看,我们不妨用“古雅清新”四个字来描绘她。

中国文化容量大,历史长,生命力强,具有巨大的包容性、融合性和延续性。几千年来,历次外来文化的进入、异族政权的统治、剧烈的社会动荡都没有使其中断,反而锻造了越来越坚韧的生存与融合能力。近现代西方文化亘古未有的冲击也没有使之中断,而是使其在融合创新中得以绵延和新生。就连港澳台受西方文化影响那样深的地方,传统文化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表现力。从自身来看,一百多年来,一个五四,一个文革,的确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革命”,使文化延续的链条产生了深深的裂痕,但是从大尺度的文化发展史来看,也并没有根本改变传统文化向未来延展的趋向和路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今天信息革命的冲击来得更加凶猛,它的确深刻地改变着传统文化的创造、传播、表现和接受方式,但仍然不会改变传统文化的存在和价值。恰如有人说,传统就是过去在现在中,现在在未来中,未来中国文化的形态仍然是过去和现在的延展。因而,未来中国文化一定具有非常“古”的一面。古,不单单是古老,更不是过时和陈旧,而是一个绵延涌来的历史,是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雄浑感、绵延感和丰富感。纵观当今世界文化发展格局,能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量相匹敌的、具有这种与生俱来的精神气质的文化形态并不多,说中国文化独一无二,亦不过分。

传统文化既是一个发生了的历史存在,也是一个有生命力的现实存在,但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人格。文化价值主体是人,现时代的人才是真正的价值主体。人从文化中来,文化规定并铸造了人,更重要的是,人也每时每刻都在根据自身的生命需要和理想人格反思、选择并创造着文化。西体中体之争已逾百年,了无结论。其实无论是中体西用,还是西体中用,其精神实质似乎都偏离了文化价值主体。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似乎比较切题,可惜那时的价值主体让先生很失望。如今中华民族这个坚强的文化价值主体已日益打造出来。有了她,我们就有了文化价值的核心和依归;有了她,古老的文化资源就会根据她的价值最大化原则得到选择和利用。这样未来文化的“古”绝不是苍老破败、陈腐愚钝,更不是崇古、返古、复古,企图从古人那里挖掘出拯救现代社会危机的现成药方,而是返本开新、扬弃创新,是让那些根植在古老土壤中、根植在人性深处的智慧和价值得到现代性的转化和升华。我们要建设的文化绝不是一些外国人所欣赏的猎奇园、标本库和历史纪录片。新的文化形态,“古”之上还要彰显一个“雅”字。雅,意味着品格高洁,美丽大方,隽秀精致。雅是一种精神气质,是一种文化品位,是一种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这个现实的文化价值主体根据自身价值尺度,对传统文化的提纯和升华。未来,世人在中国文化身上看到的是一种典雅,一种高雅,一种风雅,一种博雅。我们可以借用清朝著名画家金农的一首诗来描绘这个“古雅”: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楼若有人,清到十分寒满把,始知明月是前身。①

古雅说的是继承、传统和自身;清新说的则是创造、未来和世界。清新是一种朝气蓬勃的生命力、意气风发的想象力、生生不息的创造力,是一种凝聚着当代生命体验、生命理想和生命价值的时代精神,是一种拥有未来、走向世界的精神气质。这种清新,并不是风吹过水面、云掠过山间的飘浮和浅薄,而是像禾苗长在田里、树木长在大山上一样深沉和厚重。“清”如入料峭春寒中的一场细雨,“新”如蛰伏一冬的枝干上刚刚露出的嫩芽和蓓蕾。如果说传统文化给现时代中华民族这个巨大的价值主体以古,以雅,那么,时代精神、主体价值创造和包括西方在内的外来文化则给我们以“清”,以“新”。“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古今中西,这四种文化要素从不同的方向汇聚到现实的中华民族这个根本的文化价值主体这里,形成了供其选择、利用、吸收创造的资源和质料。“万物皆备于我”。这个价值主体根据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根据其价值最大化原则,创造出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新文化形态,这便是问题的本质。至于在这个文化形态和文化结构中,是中国的东西多一些,还是西方的东西多一些,是古代的东西多一些,还是现代的东西多一些,是中学为体,还是西学为体,只是一个表面的、甚至枝节性的问题。根本的问题是“主体为体”,现实的中华民族总体才是价值选择的核心、主体和本体。但无论如何,古雅清新的精神气质不能少,也不会少。再过二三十年,当我们彻底完成这场文化转型的时候,中华民族将以这样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和魅力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承认、欣赏、尊重和赞美。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马中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