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脸皮”村官:就是想在村里多做点事

“厚脸皮”村官:就是想在村里多做点事

7月的一场暴雨,让朱超的心狠狠地疼了一下。朱超是江苏省盱眙县官滩镇戚洼村大学生村官,好不容易带着村里40多户村民建起了标准鸡舍,走上靠养鸡带领村民致富的路,可是这场雨却让他们损失惨重。

“一下就损失了几十万元,部分村民一夜由富致贫。”提到这事,朱超就头疼不已。不过,乐观的他表示,工作还是要继续,这条致富的路也不能止步不前。

朱超和很多大学生村官不一样,他没有给自己太多适应的时间,到村里没多久很多工作就“硬着头皮”上了。从去年走马上任到现在,短短的一年时间,他就成为村民眼中“像模像样的村官”。

“工作也不少,像反邪教宣传、有线电视入户、安全生产、秸秆禁烧监督、冬季防火工作等。”这些以往只在农村电视剧中看到的繁琐工作,成为朱超经常要面对的事情。

对于这些看似无聊的“规定动作”,朱超从不拒绝,反而会主动去做。每每有村干部要下去做这些事了,他都会“屁颠屁颠”地跟着。“可以多了解村民,多了解村里情况”。

有时候,也会有村民找朱超帮忙,而他都会把帮忙当做学习的机会。

比如,村里有个女人嫁到了隔壁村,但是户口一直没迁到婆家,生了孩子,户口都不能在一起。这样的事并不是什么大事,可是村民却找不着门道。朱超又是请教别人,又是查阅资料,帮那女人准备了申请材料,并亲自到派出所协调。一件小事就这样解决了,而朱超自己也从这个过程中学到很多。

当然,在村里待着,朱超还想着干些“大事”,从到村里的那一刻,他就这样“预谋”着。

第一件列入他“预谋”的是带着村民创业。在他看来,这可是他作为大学生村官的头等大事。

一到村里,朱超就一直暗暗考察。他发现村里有几户村民养鸡,一打听,收入还不错。“这可比让村民外出打工强,为什么不能让其他人也来养呢?”

他也悄悄地问过其他村民,村民说“不敢养,怕赔”、“没有足够的资金”……

听到这些说法,朱超心里有底了,“他们其实还是想养的,只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要解决后顾之忧,就要先保证最终的市场。于是朱超想到了原先跟村里那几个养鸡户合作的畜牧有限公司,如果能跟公司合作,成为公司的一个养殖基地,以后村民养的鸡就不用担心市场,可以直接由公司收购。

可是,这不过是朱超的“一厢情愿”。“公司也要考虑综合条件才会决定把这个基地放在哪儿,人家也不会轻易地就给我们村。”一开始,这个合作谈得也没那么顺利,可是想到这可能是村民致富的“康庄大道”,朱超开始“厚着脸皮”跟对方反复沟通交流,“就是软磨硬泡吧”。或许是被他的诚意打动了,几轮谈下来,公司还真地同意合作了。

公司这边搞定了,朱超又开始想着做村民的工作。他请了畜牧公司的人来跟村民座谈,向村民详细地讲解养鸡到底需要多少投入,一年究竟能赚多少钱,还郑重地告诉村民“只要养了鸡公司就收购”,还会签正式的合作协议。

不过,这样的“诱惑”还不足以吸引所有的村民,很多人仍然心存顾虑。朱超便圈出重点人群,挨家挨户上门动员,他甚至打起了自己的主意,“如果我带头养了,他们是不是就会养了?”

他还真的带了头,和村里的会计凑够了15万元,盖起了鸡舍。而一部分村民在朱超和畜牧公司诚恳的“保证”下也渐渐动了心。在朱超的“撺掇”下,由42户、100多名村民组成的养殖合作社成立,总投资达561万余元,共建成鸡舍160亩。

不管怎样,事总算成了,朱超心里松了一口气。他扳着指头算了一笔账:一只肉鸡村民能赚一块多钱,一户村民一年能养几万只,那一年就能赚几万块钱,而且现代化的养鸡模式也不费太多人力。

“比出门在外打工强。”他心里这样盘算着,曾一度为了一个可预见的美好未来而欣喜不已。如果不是今年那场暴雨,很多村民已经能赚到钱了。不过,朱超也并不灰心,只要村民接着干,富裕的路并不远。

朱超还有一个“预谋”,“就是为村里做点民生工程”。

到村没多久,朱超便盯上了村里的电灌站。

电灌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援建的,因为年久失修,本就老化的设备一直都在超负荷运转,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经常出问题,农忙用电用水高峰时节,对生产影响非常大。

“能不能建一座新的?”朱超有这种想法,但真要做起来,也并不那么容易。

最大的困难是资金。朱超先与村领导沟通,希望通过“一事一议”的项目来为村里新建一座电灌站。为了让项目通过,朱超又“厚着脸皮”去找上面领导争取。

“多沟通,多跑动。”为这事,朱超没少费嘴皮子,可是为了村里,他还是坚持一趟一趟往乡里县里跑。好在,项目最后还是被批了下来。

一座新的电灌站预算约为20万元,除了财政补贴及村民自筹的资金外,朱超还动了点儿别的脑筋。“去县人行及县邮政储蓄银行争取了建设资金1万元。”当然这也是“软磨硬泡,厚着脸皮”协调下来的,不过朱超觉得,只要是能给村里办事,一切都是值得的。

用这种“软磨硬泡”的方式,朱超还给村里修了一条灌溉用的防渗渠。

“因为经费有限,很多地方都塌了。”经不住几天的大雨,防渗渠多有破损。朱超在农田边查看防渗渠,心里盘算着如何再做起这个民生工程。

让朱超头疼的依然是资金问题。但他没怕,几次主动前往农业资源开发局和财政局申请资金,把材料一遍一遍地拿给各部门领导看,功夫不负有心人,资金总算也批下来了。当新的防渗渠终于修好,朱超也成为村民眼里“干事有激情,善于沟通的小朱”了。

不过即使短短一年里做了那么多事,朱超仍然对自己不满意,“要是能把村里的那条水泥路修起来就更好了,可惜,所需要的资金还没落实好”。说起话来,朱超多有几分自责。

他也为自己未来的村官之路规划了许多,希望能够招商引资,给村里引进一些项目;多争取些资金,改变村里的面貌;村子靠近洪泽湖,希望开发些旅游资源……

“就是想在村里多做点事。”他说。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