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轴心期”与20世纪文化谱系中的风景线
雅斯贝尔斯(1883—1969)曾把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称作世界历史的“轴心期”(Axial Period)。他认为,在这一期间,人类精神在中国、印度、波斯、巴勒斯坦和希腊几个彼此独立的地区同时觉醒,人类意识开始从历史深处的潜流中涌出,变成自觉的精神光环,映照着原本沉默无言的历史。“轴心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作为先知和立言人的思想家群星般地涌出:孔子、老子、庄子、孟子、佛陀释迦牟尼、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修昔底德、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琐罗亚斯德,等等。这一轴心期十分重要,因为它奠定了人类精神的基石,按照雅斯贝尔斯的说法,直至今日,人类一直靠轴心期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他断言,世界历史可能会出现第二个轴心期,但是,这一时刻迟迟没有到来,即便推动人类社会进入快车道的科技时代也还不是这种意义上的轴心期。
我们虽不敢断言20世纪人类开始了一个新的轴心期,但是,我们的确看到人类精神新突破的可能性。支撑着人类两千多年的“轴心期”文化精神在20世纪既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潜能,也清楚地显露出自身的误区和极限,因此,人类精神或许可以通过自我反思而开辟新的地平线。最为重要的是,在这种自觉的文化批判中,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公元前世界历史轴心期那种思想家群星灿烂的场景:胡塞尔、弗洛伊德、韦伯、齐美尔、舍勒、柏格森、维特根斯坦、罗素、斯宾格勒、汤因比、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萨特、阿伦特、波伏娃、本尼迪克特、德里达、福柯、德勒兹、伽达默尔,等等。
在20世纪文化批判理论的谱系中,西方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和其他新马克思主义流派构成了一道亮丽的理论风景线和一个最耀眼的思想星丛:卢卡奇、葛兰西、科尔施、布洛赫、本雅明、霍克海默、阿多尔诺、马尔库塞、弗洛姆、列菲伏尔、哥德曼、赖希、萨特、梅洛-庞蒂、阿尔都塞、哈贝马斯、沙夫、科拉科夫斯基、科西克、赫勒、彼得洛维奇、马尔科维奇、弗兰尼茨基,以及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等流派的思想家。新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秉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道主义情怀和价值立场,直面当代人类重大问题和文化困境,展开了多维度、多视角、多层面的文化批判、政治批判和社会批判,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思想和文化精神,而且为人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掌控历史变局、摆脱危机灾难、保持清醒的反思意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不全面了解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索和思想创新,我们很难深刻把握20世纪人类历史的内涵和人类文化精神的演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