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些金融指标。
人民币汇率走低问题。我们长期以来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困扰,但在今年的5月12号以后人民币开始进入到贬值的状态,现在进入到震荡期。人民币汇率贬值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风险的考量:人民币资产未必像我们原来想的那样受到市场欢迎和追捧,美元资产也未必像我们原来想象的应该被市场质疑和困惑。我们在6月份即期结售汇逆差是35亿美元,远期结售汇逆差是107亿美元。从去年的第四季度一直到现在,我们资金累计流失1828亿美元。这个流失不是指流出中国国境,而是指从央行手里流失到民间或者流失到国外。月均流失203亿美元,而我们在2008年的第四季度和2009年的第一季度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时期,每个月的资金流出只有141亿美元。所以,人民币也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是铁定上升的货币。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双向波动的局面。未来大家进行炒汇也好,进行外国资产投资也好,都要警醒。
股市问题。中国股市的基本面从现在来看仍然不好,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今年新股的发行和存量股份扩大募资都要远远超过去年。资金量不行,但募资的规模更大,会导致股票市场上涨的动力不足。基本上来看股市未必会有大的好转。而且今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要完善债券市场。债券市场的完善也会对股票市场起到资金分流的作用。
房地产市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双重属性的市场,既有投资属性又有居住消费属性。居住属性购买房子有一个收入比的概念,但投资属性的房地产市场是不存在房价收入比的概念。投资品的价格应该多高?不知道,只要这个投资品还能涨,价格就应该更高一些,它是没有天花板价格的。我国过去几乎在所有的政府正式文件中都不采用房价收入比的概念,直到今年全国两会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的时候采用了房价收入比的概念,这代表着宏观调控部门对房地产市场认识的一种转变。也就是说,我们的房地产市场最主要的功能应该是居住性功能而不是投资性功能。
那么,当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居住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混杂在一起,我们怎么样进行房地产市场调控?国家提到的要求:第一个是要有序,第二个要平稳,第三个要老百姓满意,第四个要不酿成大的风险和波动。这四大要求挺难的。
怎么样实现房地产调控目标?第一,既然当前的房地产市场难分辨哪个是投资品,哪个是消费品,我就都把它看做投资品市场。那么就有一个问题,我们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是有缺陷的:没有居住性的房地产。怎么办?由政府主导另行构建一个以居住性房地产为目标的市场,就是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大约占中国城市家庭的20%这样一个比例。这还不够,还要保持两个市场之间的单向流动,投资品市场的房子可以进入到居住性市场,但居住性市场的房子不能反向进入到投资品市场。不过,这样的单向流动是不会发生的,因为投资品市场没有压力,所以还要必须给它一个压力,让单向流动发生。怎么给压力呢?第一,持有房地产的人面临一个成本的束缚。过去持有房地产就是白持有,现在只要你持有,就要交税。所以,房地产要在保有环节开征一个税——房地产税或叫房产税扩围。第二,降低房地产市场中的炒房者的购房能力。最主要的方法是提高首付比。第三,继续加大投资品房地产市场的土地供给。这个市场不应该被封闭起来,而应该继续鼓励做大。如果这个市场被封闭,那么里面的资产价格就会进一步的上涨。供给曲线不动,需求曲线还在,自然而然需求曲线就拉动整个价格的上涨。这三条政策迫使流动早日发生,将带来居住性房地产市场价格逐渐上升,投资品市场价格有序下降,大约维持在一个相对公平和平衡的局面,就实现了我们刚才所说的四个目标要求。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去年开工建设了大约1050万套到1070万套。今年计划是1000万套,但下降到700万套,最主要的原因是地方政府筹资困难。去年的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其中有很大的比例是由三个因素带动的:一是小产权房从良,小产权房借此获得了产权;二是有一些企业私自改造老旧办公楼作为职工宿舍,借此当作保障性住房露出水面;三是当地方政府资金出现一定困难的时候,进行一些集资建房,本来是要满足无房户的住房需要,但许多单位借此搞了人手一套。西南地区有一个高校说要给无房户建房,获得批准,建了10栋34层的大楼,基本上是全校老师人手一套。这种保障性住房的存在严重削弱了保障性住房的居住功能,其实加强了投资功能,所以必须要严厉打击这些违规的保障性住房的行为。其中最容易、最明显、危害最大的就是小产权房问题,所以我们从今年年初开始先打击小产权房。第二个影响很坏的,也带来比较大的收入分配方面不公平影响的就是职工的集资建房。所以,我们从6月份以后住建部又把职工集资建房的清理纳入工作重点。我也希望通过管理方面的改进,能够更好的搭建我们的保障性住房市场。
(五)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地方债务规模很大,达到10.7万亿元,这还是审计署给的一个数字。人民银行原来给的数字是14万亿。
地方政府债务并不完全是坏事,它有内在形成的合理性。比如说,我们要建一个污水处理厂,未来会有源源不断的污水处理费的收入。这种情况下,我没有必要非要等公共财政资金有了这个钱,再去建污水处理厂。我可以先借债建污水处理厂,到时候我用污水处理费逐渐偿还本息。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什么?第一,由于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大幅度降低了地方的财力。第二,1997年一轮扩张性财政政策、2008年又一轮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不断增长。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没有那么多钱,就要想方设法的去筹钱。第一个,公共财政能给他提供多少钱这是一定的,一年之内能增长也增长不了多少;第二个,自己有资产,通过银行抵押的方式获得相应的收入和资金。
10.7万亿元的负债出现之后,许多人都说中国的地方政府破产了,其实也不能这么说。尽管10.7万亿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两倍,但我们在衡量债务时是有另外一个标准的,是债务和资产的比例关系。政府现在也在试图像企业一样编报资产负债表。中国政府的资产一共有142万亿元,政府大约有78万亿的负债,政府手里还有60多万亿的净资产。不过,大家也要注意,这60多万亿的净资产本身也是有些问题的。比如说,我们门前的街的存在有没有价值?我这个地方的房价4万块钱一平方米,这条街当然是有价值的。于是,我就按照周围相应的商住房或住宅衡量了这条路应该拥有的价值,然后我又用这个价值去银行进行贷款,然后我用贷款修了第二条路,修完了第二条路以后我又用第二条路的价值又去进行第三轮的贷款。大家注意一下,这么建起来以后就存在资产升值的问题。我建起一条路以后,两边的房地产变得值钱,那么在评估我这条路的时候,这条路所代表的土地资源也变得值钱,所以政府的链条可以相对永续的运行下去。但是这条链条不能断,一旦断裂了,整个的路就一文不值,银行拿这条路什么也不能干。所以,表面上看,我们还有60多万亿左右的净资产,但还应该再扣除大约40万亿左右。
因此,第一,当前地方债未必会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是一轮债务危机,因为我们的资产还为正,债务危机可能也不会出现。第二,我们的发债空间确实不大,所以地方债继续大规模举债的空间基本不存在。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编辑:凌洁)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