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与经济总量的关系
一、经济总量
经济总量指的是社会在一年中所创造的以价值形式衡量的财富总量,可用GDP衡量。包括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两个方面。社会总需求,就是社会在一年中全部的购买力,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开支、出口四个因素,通常称为“四驾马车”。消费、投资、政府开支(公共开支、转移支付)、出口几方面的需求所构成的总购买额,就构成了一个社会的总需求。社会总供给,是社会在一年中所提供给社会的总产品的数量,包括消费品、投资品、公共产品、出口产品等所有产品的数量。总供给一般有两个层次的供给:一个是产品含义上的供给;另一个是从生产能力角度考虑的总供给。我们知道,企业有时候开工不足,比如一个钢材企业生产能力是1000万吨,但是供给社会的产品只有700万吨,这样就是生产能力过剩。但也可能社会需求比较旺盛,需求1200万吨,那企业1000万吨的生产能力就不足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考察经济总量的时候都会分析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如果经济总量正常,总需求和总供给也会均衡。就是说需求和供给两个数量相等,需要能够得到满足,生产的东西能够全部销售,企业也能够得到投资补偿,老百姓需求能得到满足,那么经济生活就是正常的、好的状况。如果经济总量出现问题,总供给和总需求就会失去平衡。这样容易出现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容易造成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的状况。第二种情况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经济就会偏冷,或者出现通货紧缩的状况。第三种情况是滞涨,就是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是东西卖不出去、经济停滞,另一方面需求又好像很旺盛、带来通货膨胀,两种矛盾的情况同时出现,这是最难办、最危险的状况。
因此,我们的宏观调控,在控制经济总量稳定增长中,既要不出现或不要长时期出现经济过热、过冷的现象,以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更要特别警惕、防止出现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状况。
二、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概念。广义上的经济结构,既可以指社会经济结构,也可以指国民经济结构,包括生产力结构和生产关系结构。生产力结构,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资源结构、要素结构等。比如,从生产力角度来讲,我们是一个劳动力比较充足的国家,形成的产业结构偏向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关系结构,是从生产关系、利益格局、利益关系的角度来看所有制结构,像收入分配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等。狭义上的经济结构,主要指的是产业结构的概念。就是我们现在通常讲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的结构,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结构,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比如说轻纺工业、钢铁工业、煤炭工业、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等这些产业之间的结构等。
我们在谈到经济结构概念的时候,主要是从广义上来理解,涉及到三个层面上的意义:一是国民经济部门构成意义上的产业结构。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机械、钢铁、煤炭这样一些制造业等等。二是利益格局、权利分配意义上的社会结构。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城乡之间、社会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财富的分配、财产的拥有。三是全球化意义上的国际关系结构。比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出口国和进口国之间的关系,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的关系,债权国和债务国的关系,还有汇率的关系,货币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形成的结构对我们的经济社会有很大关系。比如说人民币升值、贬值对出口的影响。美国对付金融危机采取的一些措施,可能对我们会有直接影响,反过来我们采取的一些措施可能也会对美国产生影响。 所以我们研究结构问题不仅仅是研究调整产业结构,也包括调整利益关系结构,还包括在全球化范围内调整国际关系结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