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中国货币政策的10大特点

周小川:中国货币政策的10大特点

在新世纪以来,我们既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波的恢复期,有轻微的通货紧缩,到后来进入了强劲恢复的阶段。与此同时,根据亚洲金融风波的教训进行了众多的改革,特别对于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都进行了改革。

各位来宾,下午好,很高兴参加2012年财新峰会,讨论中国与世界。另外也感谢孙冶方基金会。我本来应该是今天上午出席这个会议,但是因为临时召开别的会议,所以才到,在此表示抱歉。

我想讲一个题目,刚才胡舒立女士提到新世纪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的特点。我首先介绍一下是我们副行长在上个月东京国际货币基金年会上一个讲座刚讲过的,这个题目的来源就是说,国际上对中国货币比较感兴趣,特别是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表现比较突出。但从中国人自己角度来看,我们感觉我们很多工作还做的不够,还面临很多挑战,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好。

如果从全球范围看,大家希望讨论中国货币政策有哪些特点,也是一件好事,就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了。原本我打算去东京做这个讲座,并参加IMF年会的,后来易纲副行长代表我去。大家对这个题目表示兴趣,在国内来讲也是一个共同关心的议题,就这个题目跟大家交流,也希望大家进行讨论,同时提出批评和指正。

刚才舒立女士也说了一下,我们从本世纪以来来谈,其原因我想提醒大家,不要忘记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我们是应对亚洲金融风波,亚洲金融风波看起来已经过去了,但实际上和我们后续这些政策跟它都有很大的关系。一个就是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经受了亚洲金融风波以后作出了很多调整,其中包括对自己问题的认识、加快改革,同时也有一些不平衡的因素实际来源于亚洲金融风波。再有就是中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过去也没有什么经验。中国实际上很多记忆,对政策的反映实际上来自亚洲金融风波,所以说把亚洲金融风波包括进来。

在新世纪以来,我们既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波的恢复期,有轻微的通货紧缩,到后来进入了强劲恢复的阶段。与此同时,根据亚洲金融风波的教训进行了众多的改革,特别对于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都进行了改革。最近的五年,主要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那么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对货币政策有很多新的挑战,时间跨度我们选了这么一段时间,觉得可以研究的内容比较多。

此外,我们说有挑战,中国经济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货币政策也要针对中国的特点。货币政策有些作法,从全球来看也是有特点的,至少是值得研究讨论的。

从中国十个特点情况下,下面我开始给大家介绍。

一、总体来讲中国经济在转轨过程中还是普遍存在“过热冲动”,需要始终强调防范通胀。

刚才提到亚洲金融风波之后,当时对中国经济的分析,当时也叫通胀通缩一线间,既可能有通胀也有可能是通缩。因为2010年和2011年有轻微的通缩。人民银行在这方面积累的经验和当时的认识,是认为中国经济有转轨特征,容易倾向于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始终是比较大的风险,始终放在突出的位置来加以针对,有一些详细的分析就不讲了。

所谓转轨是从过去传统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转轨经济的特点是,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经济始终在不同程度上仍旧存在着计划经济倾向,存在着软约束的现象。软约束不管财力有没有,他要发展的项目,他要上他的项目,对货币政策压力来讲,绝大多数情况下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主要是希望能够放松货币供应量,能够更大地促进经济发展。而对于经济过热和防止通货膨胀这方面推动相对就小一些。

有一部分企业存在财务软约束现象,中国作为巨大的经济体,还需要一个倾向需要大家考虑,包括地方政府,包括省政府和市一级的政府,这些政府在经济中也起到比较大的作用。他们财务约束作用也是不够的。我们回顾在2003年先是爆发了伊拉克战争,随后就是非典,SARS过程中经济非常箫条,下饭馆的人非常少,肯定经济是下滑的,为了应对这种SARS的情况,实际上在财政上和在货币上都是采取了夸张性的作法来加以应对。

这个应对很快就会产生市场上流动性偏多和物价开始上涨的趋势。因此2003年6月人民银行加强对房地产信贷的风险提示,提高了法定存款准备金,所有这些做法在当时的争议还是比较大。但是我们总的归结起来就是说,认识中国的国情,我们可能在未来能够改变财务软约束的这种状况,但是总体来讲,在转轨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中,经济是不对称的,过热倾向可能性大于偏冷的倾向。我们并不是说拿这个规律概括每一个阶段,但是新世纪以来,大家如果分析一下,看看有没有这样一个特点。

二、中国货币政策采取了多目标制。

我们说中国货币政策采取了第一保持低通货膨胀,第二是推动经济合理增长,第三是保持较为充分的就业,第四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四个目标做法。在本次金融危机之前全球比较流行的政策作法就是单一目标,就是只是低通货膨胀。另外在一定程度上是单一目标和单一工具,工具指短期使用政策性利率。也许有人议论多目标不好掌握,多目标跟过去计划经济传统有一定的关系。

我们看多目标制还是有根据的。首先还是中国经济处于转轨过程中,人民银行这个货币政策,我们一方面要保持宏观经济这些主要状态指标的健康性,同时人民银行必须推动改革开放。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话,将来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也不容易实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他始终处于不健全,不健康的状态,所以要推动改革。

而改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价格的改革。比如说我们当前大家还知道有资源价格问题,有住房价格问题。如果我们回忆到1999年末中央正式宣布住房制度改革,以后不再搞福利分房了,那是十多年以前的事。那么你住房如果要改革的话,房屋价格会慢慢趋向合理,与此同时过去付的工资也不覆盖住房,以后付的工资必须覆盖住房,因此就有一个物价和工资同向运动的过程。

如果说中央银行只关注维持低通货膨胀,就有可能往往对任何价格改革造成的推动持抵触态度,这样会使中央银行陷入一个尴尬的局面。另外举一个例子,中国在新世纪以来一直处于国际收支双顺差局面,这个双顺差局面跟当时亚洲金融风波冲击的历史经验有关系。与此同时,双顺差会导致流动性投放过多,对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都会有影响。如果只是被动的来考虑它,还不如说把国际收支平衡当做货币政策一项目标来进行考虑,这样能够更主动应对这样的问题。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