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战略能力的提升
战略能力是战略手段的保障,是以国家综合国力为后盾,军事力量为核心,在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战略目标和战略环境的具体要求,确定其建设的规模、发展方向和重点,并与国家的总体力量相协调发展。
为了提升战略能力,要突出重点领域、加强对重点问题的集中攻关。中国要强化周边外交战略观念,在具体外交运作上应把外交重点从普遍的重视第三世界转到更加重视周边地区,把对全球事务的普遍参与转到对周边事务的重点参与上。“对于一个经济上还不发达、现代外交经验相对欠缺的大国来说,经营好周边是一项务实的考虑。”(41)
为了提升战略能力,在组织建设上,一方面,鉴于周边外交的重要性与所面临的压力,应统筹整个周边地区的外交,整合周边外交的资源,形成一股合力。另一方面,在外交日益科学化、专业化、技术化的背景下,应切实加强相关的智库建设(见表3)。这是中国战略能力提升的基础。
中国周边战略能力的提升在实力建设上需要“软”“硬”结合。“硬实力的增强可以为软实力的提升提供基础,软实力的提升又会反过来帮助硬实力的扩展。” (42)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软实力是美国学者约瑟夫·奈于1991年首先提出的概念。针对传统的硬实力,他指出在国际政治中规定导向,建立环境,使人随我欲,即为软实力。(43)软实力的核心是文化,而且主要是文化中的核心即价值观。(44)对于中国周边战略,要加强政治价值观的 “软实力”建设,多强调防御型的文化属性,为和周边国家塑造共识创造更好的氛围。同时,要利用儒家文化圈的影响,增强他国对中国价值观的认同。在国内的大众文化上也要引导理性的大众舆论。
“硬”的一面也即有形的一面,需要增强实力、扩大行动能力,多为周边国家提供公共产品等。切勿为了加强 “软实力”建设,特别是为了消徐周边国家对华“畏惧”的战略压力而自废武功,停止硬实力的建设。国家之间的竞争说到底仍然是国家实力的综合竞争,在无政府的国际社会中,军事力量始终是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要素之一。(45)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水平与“软实力”的影响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真正成为世界大国、甚至是超级大国的“双翼”。从长期来看,前者又是后者的前提。比如美国文化的很多因素早在欧洲就已存在,但是之所以美国文化能够影响当今世界,与美国的军事霸权有关。同样,前苏联的很多文学与歌曲之所以当时在中国以及东欧国家深受欢迎,与苏联当时的军事影响也同样密不可分。中国要想建设一流的软实力,必须建设一流的硬实力。也唯有如此才能改善战略环境、实现战略目标。
六、结语
作为一个新崛起的国家,新世纪前的中国既缺乏现代国际体系的外交实践,也缺乏权力均衡这样的历史经验。况且,中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安全威胁迫在眉睫、生存问题难以保障的背景下,其主要精力在于化解当时亟须解决的问题。而在今天,综合国力长足发展、生存威胁基本消失、外交对于国家命运与国内政治同等重要的前提下,中国的确到了应该谋划外交战略建构的时候。其中,作为最重要一环的周边战略建构,更是迫在眉睫。从长期来看,一个国家的外交重要的不是压过某一个浪头,而是要运用战略在竞争中最关键的时刻和最终争取领先优势。周边战略更是如此。否则,中国外交将疲于危机处理,处处陷入被动。从本文的分析来看,一旦有了科学的周边战略,不仅可以用来捍卫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应对周边战略压力之类的“消极目标”,而且也可以服务于中国中长期的“积极目标”——谋划中国成为真正的世界大国。(46)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