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周边战略结构:面临环形压力(4)

分析中国周边战略结构:面临环形压力(4)

注释:

①熊冲新:“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看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政策”,《国际政治研究》,2004年第2期,第27页。

②林利民:“21世纪中国地缘战略环境浅议”,《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第12期,第56页。

③张沱生:“关于中国周边外交的几点思考”,《当代亚太》,2009年第1期,第12页。

④冯维江:“给东北亚一个‘暖源’——从中国周边战略角度的审视”,《世界知识》,2011年第3期。

⑤ 其他相关分析参见:张颖:“新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确立及其中国特色”,《国际论坛》,2010年第5期;阮宗泽:“建构新时期中国的大周边外交战略”,《解放军报》,2003年10月20日;陈向阳:“运筹大战略力量”,《瞭望》,2011年第28期;梁强:“中国外交30年:从器物到内省”,《南风窗》,2008年20期,第38-41页;“中国周边外交新战略”,《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7月21日。

⑥冯维江:“给东北亚一个‘暖源’——从中国周边战略角度的审视”,《世界知识》,2011年第3期。

⑦翟崑:“寻找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支点”,《世界知识》,2006年第22期。

⑧李亮,“菲律宾狐假虎威称中国应‘铭记’美菲关系”,《人民网》,2011年6月28日。

⑨“中国周边外交新战略”,《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7月21日。

⑩方长平:“多边主义与中国周边安全战略”,《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第47-52页。

(11)比如北约早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和英国的军事理论家和领导人将周边国家界定为欧洲的各半岛和岛屿上的国家。

(12)钮先忠著:《战略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3页,第5页,第36页。

(13)张季良著:《国际关系学概论》,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第73页。

(14)周丕启:“国家大战略:目标与途径”,《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10期,第46页。

(15)Hillary Rodham Clinton, America's Engagement in the Asia-Pacific, Kahala Hotel Honolulu, HI October28,2010, see: http://www. state. gov/secretary/rm-10/150141.htm.

(16)Barack Obama, Sustaining U. S. Global Leadership: Priorities For 21[st] Century Defense, January 3,2012, The White House, Washing D. C. see: http://www.defense. govnews.Defense_Strategic_Guidance. pdf.

(17)赵学亮:“俄前副外长演讲呼吁日俄合作抗衡中国”,《环球时报》,2009年9月30日,第5版。

(18)李光耀:“若失去亚洲美国将失去全球领导地位”,见: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09-10/29/content_18790234.htm.

(19) 这里的二级周边指: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孟加拉国、柬埔寨、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中国商务部亚洲司:“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中国与亚洲经贸合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中国经贸》,2009年第8期,第22页。转引自,钟飞腾:“政经合一与中国周边外交的拓展”,《南亚研究》,2010年第3期,第6页。

(20)钟飞腾:“政经合一与中国周边外交的拓展”,《南亚研究》,2010年第3期,第6页。

(21)资料来源: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武器交易数据库(Arms Transfers Database)。http://www.sipri.org/contents/armstrad/output_types_TIV. html.

(22)赵可金,“美国军工集团与中美关系”,《和平与发展》(季刊),2004年第3期,第50页。

(23)“关岛升级增设深水码头将成‘超级基地’”,《北京日报》,2010年11月23日。

(24)“美国称愿在菲律宾轮番驻军”,《人民网》,2012年1月29日。资料来源:http://world.people.com.cn/GB/157278/16955260. html.

(25)[美]金骏远著,王军、林民旺译:《中国大战略与国际安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28页。

(26)周丕启:“国家大战略:目标与途径”,《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10期,第47页。

(27)汪朝晖:“关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分析”,载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汇编:《世界大变革与中国对外战略》,2008年,第393页。

(28)张蕴岭:“中国周边环境的新变化与对策”,《思想战线》,2012年第1期,第2页。

(29)牛新春:“中美战略互信:概念、问题及挑战”,《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3期,第1页。

(30) 相关分析请参见:吴建民:“‘G2’的提法不妥”,《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5月25日;蔡微微:“中国缘何不认同G2说”,《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6月2日;任孟山:“‘中美共治论’不符合中国国家利益”,《华夏时报》,2009年5月23日。

(31)王俊生:“世界大国与战略环境:中国国际角色的新课题”,《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4期。

(32)潘忠岐:“地缘学的发展与中国的地缘战略”,《国际政治研究》,2008年第2期,第30页。

(33)“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人民日报》,1997年9月13日。

(34)周边国家的俄罗斯基本上属于安全边界与主权边界重合,但其实际占领着与日本有争议的北方四岛。日韩两国与邻国有争议的领土有的自己实际占领,有的被他国占领。其他周边国家也多属于主权边界与安全边界基本重合。

(35)张颖:“新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确立及其中国特色”,《国际论坛》,2010年5期。

(36)Joseph S. Nye and William A. Owens,“America's Information Edge”; Samuel P. Huntington,“The U.S.-Decline or Renewal”.转引自:【美】金骏远著,王军、林民旺译:《中国大战略与国际安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33页。

(37)钮先忠著:《战略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8)杨成绪:“韬光养晦有所作为——邓小平外交思想浅议”,《光明日报》,2004年8月9日。

(39)邓小平:“振兴中华民族”,《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8页。

(40)秦亚青:“多边主义:理论与方法”,《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10期,第9-10页。

(41)钟飞腾:“‘周边’概念与中国的对外战略”,《外交评论》,2011年第4期,第128页;熊冲新:“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看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政策”,《国际政治研究》,2004年第2期,第25页。

(42)俞新天:“软实力建设与中国对外战略”,《国际问题研究》,2008年第2期,第17页。

(43)[美]约瑟夫·奈:《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军事译文出版社,1992年1月,第25页。

(44)俞新天:“软实力建设与中国对外战略”,《国际问题研究》,2008年第2期,第16页。

(45) 以中国发展航母为例,尽管很多周边国家表示担忧,美日等国也施加很多战略压力,但试想一旦中国的航母是一个可以投入实战的战斗群,尽管和美国的航母实力仍然差距巨大,但有以逸待劳地理优势的“抵消”,完全可能会以“不对称”但也“不悬殊”的实力迫使美国妥协,并从该地区撤回。

(46)[美]金骏远著,王军、林民旺译:《中国大战略与国际安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7页。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