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会议上的讲话(2)

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会议上的讲话(2)

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二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三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四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五要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要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报告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令人我们倍感亲切,倍感振奋,深受鼓舞。我们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领会,达到融会贯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

四、学以致用,扎实工作,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开创我省文物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新局面

党的十七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我省文物事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很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以《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颁布实施、省政府与国家文物局签署《合作加强山东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框架协议》、山东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省文物局重新组建、曲阜片区及全省文物保护88项重点工程集中开工为标志,全省文物事业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尤其是今年以来,整合后的省文物局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一是大遗址保护和文物保护工作取得新突破,88项重点工程5月21日集中开工。二是考古工作取得新成绩;三是积极开展大运河申遗和齐长城保护,提出打造“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齐长城自然文化风景带”的目标;四是开展《文物保护法》和《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执法检查;五是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扎实推进,第二届尼山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六是全省博物馆服务水平又上新台阶;七是文物保护对外交流活动多、影响大,文物宣传广泛深入;八是省文物局的整合组建工作全部到位,局机关思想、作风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表现出了良好的思想作风和精神状态。我们的工作,受到国家文物局、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昨天上午,省政府召开了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全国文物工作会议贯彻落实问题。一是决定最近召开全省文物工作会议。姜大明省长、孙守刚部长、张超超副省长及省人大、省政协有关领导同志将出席会议,姜大明省长作重要讲话;省文物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市市长、分管副市长等参加会议。会上对全省文物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二是决定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推进建设文化遗产强省的文件。三是责成省文物局会同省编办研究加强我省文物保护修复和水下文物考古工作,会同省财政厅研究加大文物保护经费投入等事项。四是充分肯定了五年来文物保护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山东文物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和工作重点,并将在全省文物工作会议作出部署。这里简要向大家通报以下。

总体思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坚持依法行政,创新文物保护工作理念、机制和方法,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以规划建设“七区两带”(曲阜、淄潍、泰山、黄河三角洲、半岛、沂蒙、鲁西等七大文化遗产保护片区和大运河、齐长城两条文化带)为重点,积极实施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带动,形成重点突出、点线面结合、特色鲜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升的文化遗产保护新局面。

总体目标:文博事业发展主要任务指标是:到“十二五”末,列入国家“六片四线一圈”文化遗产保护战略框架及150处大遗址名单范围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完成100%,保护工程、展示工程、公共服务工程启动50%;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18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1000处;全省各级各类博物馆达到300座,一、二、三级博物馆数量居全国前列;一、二、三级风险单位力争实现安防、消防达标,建立并完善田野文物安全防范体系。经过努力,把山东建设成全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示范区,实现与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相适应的文化遗产强省目标。

工作重点: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国家文物局与省政府《合作框架协议》。着力推进曲阜片区及全省文物保护88项重点工程,重点通过曲阜片区项目和三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打造国家大遗址曲阜片区,推动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通过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程,启动“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规划建设;通过齐长城保护工程,启动“齐长城自然文化风景带”规划建设。二是保护利用、传承发展。搞好大运河山东段保护申遗工作,确保2014年国家大运河申遗取得成功;巩固我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开展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加强重大考古新发现的保护利用,做好重大基本建设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三是为民惠民、服务社会。将山东博物馆打造成国家级博物馆;启动山东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积极扶持行业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发展;深化博物馆免费开放,提升博物馆展陈和服务水平。四是深化改革、加强创新。深化文物保护、大遗址保护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传播手段创新、保护和传承方式创新;加强我省文物保护修复和水下文物考古工作。五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强对文物工作的组织领导,推进文物工作“五纳入”;着力研究解决文物保护利用的实际问题;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大文物保护经费投入。

现在临近年终,省局将年底前筹备召开全省文物工作会议,举行纪念《文物保护法》颁布30周年、修订10周年活动,安排部署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同时进行年终总结、研究明年工作要点。2013年工作总的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全面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为实现从文化遗产大省向文化遗产强省新跨越而努力奋斗。”各处室、各单位要围绕这一要求,认真进行年终总结,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研究明年工作思路和重点;同时要统筹安排好年底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辞旧迎新。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