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中国城镇化:如何成为最大的改革红利?

四问中国城镇化:如何成为最大的改革红利?

核心提示:12月15日至16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城镇化和市民化齐头并进,会形成巨大的内部需求,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动力。

怎样点火经济新引擎

本报记者 周小苑

12月15日至16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城镇化和市民化齐头并进,会形成巨大的内部需求,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动力。专家认为,当前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已到达顶端,新型城镇化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不仅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途径,城镇化将成为未来改革的重要红利,也将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成为最大的改革红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认为,城镇化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结构调整,最大的内需源泉,也是最大的改革红利。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徐洪才对本报记者表示,2011年我国城镇化进程超过了50%,这是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个里程碑。而从现在开始到未来10年甚至20年时间内,我们将实现农村城市化加快发展,实现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在这个过程中将释放出大量的消费需求,它与投资需求结构升级产生的机遇有机结合,将实现我国经济有质量的、可持续的发展,同时也给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之所以特别强调城镇化,就是为了扩大内需。”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表示,因为城镇化需要对基础设施进行投资,要把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这个市民化的过程中,这些转移的人口需要住房,需要汽车,需要耐用消费品,这样可以拉动消费。所以城镇化的问题如果处理得好,既可以拉动投资,又可以拉动消费。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认为,考虑到中国将近一半人口生活在农村,因为农业比较效益较低,农村消费水平低,要想大幅提高消费水平比较难。所以只有提高城镇化水平,使一部分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这是扩大内需的主要途径。

此外,李雪松认为,城镇化既能应对外需下降,又能转化国内的经济发展方式,城镇化的发展会刺激服务业的发展。

不能简单孤立搞城镇化

“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孤立地进行城镇化建设,而是以工业化、产业化、信息化为城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积极探索城镇化内涵式发展道路。”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宏皓认为,一是工业化引导大量的就业人口从第一产业转向二、三产业,通过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为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奠定良好的产业基础。二是着力推进城镇化的良性内生增长模式,注重产业布局优化、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与城镇化的内在协调联动,为城镇长期、稳定、有序、健康发展注入内在活力。三是通过信息化、高新技术使用和对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提升城镇化发展的水平。四是城镇化与工业化、产业化、信息化协调发展的同时,也为工业化、产业化提供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人力资本。

如何避免“快而不优”

本报记者 罗 兰

城镇化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专家提醒,新一轮城镇化建设不能再走以往老路,不能搞一哄而上“大跃进”式的推进。要科学合理规划,与区域发展相协调,与环境承载相适应;要从以物为主的硬建设走向以人为主的软建设;要从单一追求速度走向速度和质量并重。

城市格局要合理布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

国家发改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易鹏表示,城镇化本身是不能带来就业和消费的,只有经济、科技和实业生产本身的发展,才能带来就业,才能增加人们的福利,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城市,从而促进城镇化扩张,所以不能因果倒置。

“提高城镇化质量,要做好‘五防’”,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经济学家辜胜阻建议,一是防城镇化“拉美式陷阱”,避免脱离产业基础的“过度城镇化”;二是防城镇化“快而不优”,避免“有速度无质量”的城镇化;三是防止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过度“边缘化”,避免“半城镇化”过高的社会代价;四是防过度利用“土地红利”,谨防“城镇化”变成“房地产化”,避免过高地价推高房价;五是防特大都市的“大城市病”,避免特大城市人口过度膨胀。

不意味着都挤到大城市

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其布局还要跟区域发展相协调。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发展阶段不同,合理推进城镇化。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李国祥认为,新型城镇化需要解决三大问题。首先,城市土地扩张要与农业人口转移相结合,不能单一地扩张城市、大搞建设;其次,城镇化要与产业转移相结合,实现产业在城乡间、地区间合理布局;第三,大城市要与中小城市及城镇协调发展。

只有均衡协调城镇化才能健康持续发展。长江商学院教授周春生认为,城镇化不意味着都去大城市,要切实纠正大城市病,在中心城市旁边是卫星城,形成一个城市群,协调发展。

全过程贯穿生态文明理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专家建议,在城镇化发展中,要按照区域环境承载力确定城镇化发展的蓝图,这样才能保持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协调。

辜胜阻表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重视“量”的扩大,更要重视“质”的提高,要由重数量的外延式扩张到重品质的内涵式发展,建设“幸福城市”、“智慧城市”、“和谐城市”。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