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兴元:可借鉴德国经济的秘密武器

冯兴元:可借鉴德国经济的秘密武器

战后德国经济体制以社会市场经济而著称,德国实现“经济奇迹”与该体制密切相关。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以来,德国经济在欧洲几乎一枝独秀,更显社会市场经济的魅力。

对于社会市场经济,赞誉者有之,诋毁者有之。比如,德国著名宪政经济学家和国民经济学家、瓦尔特-欧肯研究所原所长范伯格(ViktorVanberg)教授就批评社会市场经济还不够理想,是结果取向的。他认为秩序自由主义传统中的弗莱堡学派(FreiburgerSchule)才是程序取向的。

也就是说,前者过多强调结果平等、再分配和福利,后者则严守规则和程序,以推行绩效竞争为目标取向,并辅之以适度的社会政策。也有学者认为现在德国的体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市场经济。比如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凡尔纳·阿贝尔斯豪塞(WernerAbelshauser)就认为,德国的经济体制属于一种“社团主义的市场经济”(korporativeMarktwirtschaft)。

但是,社会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其基础是国家建立和维护了一种绩效竞争的秩序,它总体上遵循一整套核心原则,包括维护一个有运作能力的价格体系、币值稳定、私人产权、开放市场、契约自由、承担财产责任以及经济政策的前后一致性。

人们对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解从一开始并不了然。很多人把“自由市场”、“社会福利国家”与“社会市场经济”等概念相互混淆。社会市场经济究竟如何实际运作,也往往为人们所误解。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就是把市场自由同社会平衡结合起来,通过市场对经济过程进行基本协调。一旦市场过程产生不合社会愿望或不合理的结果,国家就要进行纠正性干预。但是,这种干预不是积极干预,需要遵循与市场一致的原则。

德国的秩序自由主义提供了社会市场经济构想的理论基础。社会市场经济在实践中的代表同秩序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如欧肯、伯姆、勒普克、罗斯托等),在对纳粹德国战时经济社会主义的国家调节的评价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他们都认为古典的经济自由主义虽然认识到了竞争的效力,但是对企业集中的趋势和社会问题考虑得太少,国家必须有意识地创造经济运行的制度框架。

在联邦德国的不同历史阶段,社会市场经济的内涵也不一样。现在的学者往往把高税负高福利当作为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但实际上在其社会市场经济的早期阶段,德国并非高税收高福利政策。联邦德国首任经济部长艾哈德写了一部书“WohlstandfürAlle”,即《大众的福祉》或者《共同富裕》,明确反对福利国家,主张通过竞争来实现繁荣。

随着时间的进展,社会市场经济的内涵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经过较长时间的人均GDP高速发展之后,其内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政党竞争环境中,每个政党都倾向于向选民做出尽量多的承诺,但兑现承诺的成本往往需要通过税收或者负债加以弥补,最终酿成福利国家负担过重的问题。目前的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仍处在不断调适当中,比如推行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化,减少社会福利负担。

社会市场经济的设想在不同时期不是不变的。但是具体的变化很难确切说明。虽然大多数人都赞同社会市场经济,对它的解释和理解却并不完全。根据它的奠基人的说明,社会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社会的理想模式,因而社会市场经济的概念不能等同于联邦德国的具体经济秩序。联邦德国的经济制度更多的是一种把这一理想模式运用于实践的尝试。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