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治理的这些发展趋势,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在参与全球治理进程中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主权,增进国家利益,并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发展起自己的全球治理理论和全球治理战略。
第一,深化对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研究,正确认识全球治理的实质和规律,根据我国的特点和国家利益,形成中国自己的全球化理论和全球治理观。要正确看待全球化及其对国家主权的挑战。一方面,要看到全球治理及其对国家主权的挑战具有客观的必然性,在全球化时代,一个对外开放的国家,其国家主权的性质和要素,以及实现主权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任何国家都必须顺应这种变化,而不能躲避这种挑战。另一方面,同样要看到,西方发达国家是全球化进程的操纵者和全球治理规则的主要制定者,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进程中则处于被动的地位,其国家主权特别容易受到发达国家的伤害。因势利导地积极迎接全球治理对国家主权的挑战,而不是消极地对抗或躲避这种挑战,是维护发展中国家主权的唯一正确方向。
第二,在“和谐世界”理念的指引下,建构我国的全球治理战略。“和谐世界”的思想比较集中地表明了中国政府对国际局势和全球治理的原则性立场,体现了中国在21世纪初的全球战略。中国的 “和谐世界”理念表达了人类一个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在这个充满风险、冲突和碎裂的全球化时代,人类尤其应当努力实现民主、和平、公正、相互尊重和共同繁荣的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与普遍繁荣。和谐世界是全人类的永恒追求,也是中国古代“天下大同”这一崇高理想在全球化条件下的新发展,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目标所在。它所要达到的是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睦相处。应当在“和谐世界”的理念下,构筑我国的新全球战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进程和全球规则的制定,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国际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主动的作用;努力维护国际社会的多极化格局和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倡导和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第三,继续加大对外开放,主动参与国际合作,积极发挥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国家主权的结构和功能在全球化挑战下的变迁过程,实际上是国内政治权力和国际政治权力的重构过程。正像全球化过程一样,国家主权的重构过程对于民族国家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应对失策,国家主权就将受到损害,而应对得当,国家主权就会更加巩固。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与国际社会合作,参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构,特别是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在全球治理中承担起更加重要的作用,是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捍卫国家主权的正确选择。全球治理已经是国际社会的一种实际需要,是目前唯一可抗衡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新帝国主义的现实选择。倡导一种民主的、公正的、透明的和平等的全球治理,是国际社会的道义力量所在。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应当在全球治理中主动肩负更多的责任。
第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全球治理能力。综合国力的竞争,是全球化时代国家间竞争的根本所在。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加国家的经济总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巩固国防力量,是增加综合国力的基本途径。但是,在全球化时代,综合国力的其他要素也变得日益重要,例如,国民的文化、教育、心理和身体素质,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国家的人才资源和战略人才储备情况,政府的合法性与凝聚力,社会的团结和稳定程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等等。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要有效地维护国家的主权,仅有经济的和军事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政治的、文化的和道义的力量。
第五,建立整体的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全球化时代也是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国家安全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国家的安全战略应当做相应的调整。领土安全已经远不是国家安全的全部内容,经济安全、生态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和人才安全变得前所未有地重要。
因此,我们应当有一种新的整体国家安全观,除了维护领土完整、民族尊严和国防安全以外,也应把降低金融风险和对外经济依赖、保障战略资源储备、保护战略人才、弘扬民族文化、维护生态平衡、保证物种安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等,提高到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自主的高度,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信息、资源、人才、生态等多个方面增强国家抵御全球风险的能力,保证我国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的独立自主。
总而言之,全球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全球治理确实已经对传统的国家主权及世界格局构成了严重的挑战,国际秩序正处于重构之中,国家主权的内容和形式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维护国家主权的策略也必须做相应的调整。继续将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民族的凝聚力,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治理,树立新的整体国家安全意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维护民族独立、实现中华振兴的根本之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