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李媛媛:文化铸就强国魂(5)

 

4、双轮驱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十七届六中全会一个重要的决议就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十八大报告当中多次提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改?是因为随着经济和社会领域的转型,市场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经济基础在变化。我们说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的建筑,你的文化生产方式包括文化产品没有升级换代,那么跟经济是不匹配的。现在中国的文化体制基本的架构是经营型的问题,文化产业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双轮驱动的模式。比如说图书馆就是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我们现在把文化发展目标定位为大发展大繁荣,最重要落实到人的身上也就是国民整体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通过两条途径来解决:第一个是通过公共文化事业向社会提供基本均等化服务;第二个是通过市场来优化资源的配制,来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的功用说到底是作用人精神的世界,也就是《易经》所说的以文化人,从根本的意义上讲,经济的增长、政治的进步,包括社会的发展其实都是阶段性的,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最终的目标要达到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所以说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精神生活是不是充实,每个人的幸福指数如何,这关系到整个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健康的程度,我们现在正在努力的提高。

我想讨论一下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的问题,这个问题以往的欠债太多,我们在调研当中发现相当数量的图书馆或者文化馆处于有馆为设,或者说设备相当的简陋。文化事业方面投入也是严重不足,很多的文化馆、文化站经费难以保障,还有基层文化的人才也是普遍性的缺乏,文化队伍人才流失严重。关于这个问题其实这些年一直对文化服务高度的重视,比如说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和群众享有免费或者优惠的基本公共化服务,在“十一五”规划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领当中,07年的中央政治局、10年中央政治局学习中,去年的胡锦涛同志的7.1讲话,包括今年的十八大报告当中对这个问题都是有论述的。可以说让人民的文化生活更加的丰富,更加的多彩,让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让人民文化权益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这已经成为政治高层的一项共识。

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接收者,看电视、看报纸、听广播、参观美术馆,其实我们都是享受公共化服务,他特点是公共性、公益性、公平性、便利性、多样性。便利性稍微跟各位解释一下,他一定很容易获得的,随时随地都能够享受到的,目前在很多城市,公共化服务已经深入到了社区,比如说深圳,你凭居民身份证可以在全市一千多台接收机上去办理借书卡,凭着这张借书卡,你可以在任何地方去借书,如果需要什么书可以提前在网上预约,这本书会送到你最方便取的自动借书机上,然后短信通知你,这就是公共文化服务便利性。

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首先,毫无疑问要加大投入。文化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从2000年以后没有超过0.4%,这是什么概念?就是他是教育投入的十四分之一,科技投入的十六分之一,是医疗投入的十一分之一。所以占整个公共财政投入比例非常低,我们现在比较保守的估计是达到4%才能保证公共文化服务的比较高效运转,在西方国家,巴黎政府对文化的投入都达到了4%以上,而且这里面不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另外他们有大量的基金会,然后来进行大范围的投入。

第二就是要理顺关系,要摆正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的关系。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改革,十八大报告当中反复说,改革当中最重要一个或者说最难啃的硬骨头就是行政体制改革,就是让政府从原来的全能政府变成有限府,政府以前要做的事情现在让出来,政府主要做法律法规和监管,退出利益博弈的领域。落实到公共文化服务里,原来由政府负担,和基础事业单位所提供文化产品,现在有一部分功能要让,一部分依靠是两条腿走路,另外通过社会力量来做,这是非常新的趋势,我们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多的调研。

第三是激发活力。这对于文化产业来说不成题,因为一个产业在市场当中没有活力,他就生存不下去,但是对于文化事业会有活力不足的问题,我们也是做了几个调研,对于不同地区的文化馆做了对比,做的比较成功的是朝阳区文化馆,他们把100名下岗女工组成的大鼓队进行各方面的训练,主要是服务于整个区的所有人群,而像以往文化馆,主要服务于文雅爱好者,所以不断扩大服务的范围,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

第四就是要健全评估机制。进行评估本身有一些量化的指标,比如是人均图书馆的藏书是多少,比如说石景山图书馆的藏书从馆级到社区,平均到老百姓每一个人头上的藏书量有多少,包括出家门多远能够享受到文化服务,再比如说每个人每年可以看几场演出,政府的文化事业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多大,这些都是有行,还有一些是无形的果,因为文化跟其他的东西不一样,他是通过在人的内心当中发挥作用的方式,无形的效果比如说社会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如何,

第五就是制订合理的文化政策、法规和管理体系。我们现在在文化方面的立法相当滞后,目前跟文化有关的只有三部法——著作权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文物保护法,但是我们在多时候可能会遇到无法可依的状态。现在图书馆法正在制定当中,人大正在进行紧锣密鼓的图书馆法的制定,很快就能够颁布出台,图书馆作为一个事物已经出现了很多年,但是相关的法律并没有根深,应该说在这个方面还有很大努力的空间。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