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李兴山:坚持中国道路,实现科学发展观(3)

 

3.过去十年的整体成就

包括我们回顾过去五年以及十六大以来这十年,报告对这个进行了一个整体描述,叫做“三大台阶”、“两个时期”。

一个是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我们是经济大国,GDP世界第二。

第二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际地位有了明显的比较,现在世界任何一个问题缺了中国任何问题恐怕很难解决,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

第三个是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手人民生活水平迈上大台阶。

“两个时期”是什么时期?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这个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时期,而且报告讲人们公认。这就是关于五年和十年取得的成就。

4.一大理论创新

一大理论创新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贯彻落实,特别是在大会上在报告当中,这也是第一次把科学发展观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同形成了我们党长期要坚持的指导思想,上升到指导思想的地位。

我这几年讲了很多次科学发展观,2003年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我们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以后在全国逐渐学习、逐渐推开,成为家喻户晓的重要战略思想,后来在十七大召开以后我们在全国进行了学习实践,取得了很大成效,十七大报告可以说比较全面地论述了科学发展观产生的背景,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外延以及精神实质。当时讲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原则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而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决策,包括构建和谐社会,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两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等等一系列重大措施。

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有哪些新的阐述?一个是进一步提高和强调了科学发展观的地位。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发展观和方法论的几种体现。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科学发展观解决了、回答了在新形势下什么叫发展,怎样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第一个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第二就是把科学发展观提高到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作为我们的长期指导思想。

第三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的基本要求,这也是对十七大精神的重申。这里也讲了刚才说的四句话:

第一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在当代讲发展是硬道理就是讲科学发展观。

第二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是我们科学发展观提出来以后很强调的一点。但是为什么以人为本是核心?我认为以人为本是核心,就在于它要解决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发展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依靠谁来发展,发展的主体核动力是什么。我认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发展的动力和主体要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所以我讲经济方式转变这是最主要的,就是说我们在计划体制当中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靠政府推动,政府的推动就是政绩,干部追求政绩推动地区的发展这是无可非议的,我不能是干部不要政绩,但是导向不明确、或者导向不正确,很容易产生片面追求速度、追求规模,而忽视效应、忽视质量的问题,因为规模和速度容易考核的,质量和效益是不容易看到的,特别是长期的效益,比说一个大楼盖得多大,广场多大一下子就看出来了,你盖得多好很难测定,那只能靠地震来测,但是我们不能靠地震来测定,所以质量不容易看到,所以就容易追求片面的,追求速度、追求规模。所以几年要转变方式最关键还是在体制,最核心的是依靠谁、发展动力和主体。

第二是为了谁,为了谁我们解决发展。看起来解决了,因为我们的发展是为了人民,为了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但是实际上在体制上,总体上把富国放在前面,我们以前讲国富民强,实际这个提法就体现我们的体制上,我们的收入分配两个偏低,一个是初次分配工资偏低,变成利润上交国家,第二个居民收入偏低,拿了大量的钱作了积累搞了投资,还是富国放在第一位,我认为我们应该转变,由国富民强转变为民富国强。这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民富了才能强,过去我们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实际上不符合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是小河有水大河才满,大河的水是小河积蓄起来的。

所以这个我们要转变。以人为本的核心在政治上,我认为就是解决人民当家作主,在发展上就是要解决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这是发展的核心。

第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这是我讲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五位一体,协调主要是城乡、地区、部门各方面的协调,我们发展不光为现在,具体就是生态平衡、环境保护。这是我们大家知道的,我们对这些面讲的很好很理想,也不能做片面的理解,或者片面化理解,或者极端化理解。比如说讲全面,我们是不是今后没有重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还要不要坚持,我认为全面不等于没有重点,说到底还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为经济建设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我们今天之所以讲全面,很大程度上我们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比较,否则我们没有认识要全面,肚子都吃不饱还全面什么,所以还是要有基础,还是要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也就是说一个中心五个布局。、

我们讲协调发展是什么意思?就是平等,但是我们说不等于说绝对平衡,任何发展都是从平衡到不平衡,从不平衡到新的平衡的循环过程,所以平衡不等于绝对相同,不等于同步,平衡以后城乡有没有差距,地区有没有差距。特别是地区,我看这个差距还是会相对增加。你这个地区先进了,落后的下回我要改善,绝对同步很难实现。再说了科学发展观是代际观点,我们当代发展要顾及后代,一个不能吃干榨净、大干快上,破坏了环境、破坏了生态,我们还要把发展和保护结合吸收。不发展可能是最生态的,但是不比较也不行。比如说我们到北朝鲜访问,北朝鲜比我们生态,好多地方风景优美,没有太多的污染,平壤机场就两架飞机还叫国际机场。平壤的街道没有多少汽车,还是人工指挥。现在我们中央党校汽车都比他的大街上多,那样最生态,但是它的发展不够,所以我们要把这个关系处理好,不要去绝对化。

第四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那就是说要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关系。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