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前景与2013年展望(5)

摘要:市场正在寻找新的平衡点是2013年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提高政府、企业、市场和社会对新增长阶段的适应性是首要任务。逐步做到在中速增长环境下“企业可盈利、财政可持续、风险可防范、民生可改善、就业可充分”。

我们看中国。2013年,消费、出口增长与2012年大体持平,短期内想让老百姓花更多的钱,几乎是不可能的。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税收优惠政策,透支了未来消费,加大市场波动,不利于产业的稳定发展。在中国经济中,消费是最稳定的因素,我们认为2013年消费将保持稳定增长。人们很关心的是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能否在温家宝总理的任期内获得通过。但是大家也要看到这件事难度也不小。如果大幅度刺激消费,就需要大幅度提高居民收入,如果大幅度提高居民收入,很多企业和产业就会破产,怎么办?是不是政府少收一点税,老百姓多拿一点钱?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面临着财政可持续的问题,政府能够大幅度减税吗?所以对于消费,我们认为2013年增幅跟2012年差不多,2012年1—11月份出口增长只有7.3%,我们认为2013年的出口增长不会有根本性改观,大体上跟2012年差不多。

三大消费需求不确定性来自于投资,投资面临三个下行原因:

第一,房地产投资回升力量明显不足。随着商品房销售回暖,且销售增速超过新开工面积增速,以及土地购置面积增速降幅收窄,市场主导的房地产投资将出现小幅回升。但与2012年相比,2013年保障房施工套数、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均有所下降,保障房投资增速将明显减缓。2011年保障性住房新开工1000万套,2012年新开工700万套,2013年600万套,对经济增长形成下降的压力。

第二,出口不振和产能过剩、利润偏低,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长。过去十年中,我国制造业投资与出口增长密切相关,2013年出口增长相对低迷,出口拉动的投资动力不足。2012年企业盈利水平普遍下降,众多企业出现亏损,自有资金明显不足,投资扩张动力减弱。连续四个月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投资开始下降,这是我们过去没有观察到的现象,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制造业投资增长稳定在30%以上。

第三,根据“十二五”规划部署,公路、铁路、地铁、水利等基建投资2013年仍有一定增长潜力。启动“十二五”规划所安排基础设施项目,从而使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达到最高水平。但地方负债率较高,税收增收困难,而民生类支出压力较大。经济不增长,税收不增加,另一方面福利支出越来越多,地方政府财力受到限制,局部地区风险约束明显增加。经济保持10%高增长的时候,就像涨潮一样,潮水涌来的时候,各种矛盾和困难,比如决策、思路、低效率、腐败问题都会被潮水所掩盖;而7—8%的增长就像是退潮,当潮水退去以后,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就会集中爆发。

从整体上来说,房地产投资占整个投资的比重为20-25%,制造业占整个投资的比重30%以上,基础设施投资占到25%,三项加在一起占投资比重80%,这三项都存在下降压力,必然使整个投资增长存在下降压力。

考虑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潜在的不确定因素,为我国经济在寻求新平衡的过程中保持基本稳定,并为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条件,我们建议2013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7.5%,CPI为4%左右。理论界对这个指标存在分歧,一种意见认为应该是7.5%,从而向社会传达中国经济稳定的信号,引导社会对2013年形成稳定的预期。另外一种意见认为应该是7%左右,7.5%使我们经济上下波动没有幅度,7%可以允许经济增长更高或者更低的波动,这样对政府宏观调控留下更大余地和空间,并且与“十二五”7%增长目标衔接。如果定7%的目标,就传递出明年不如今年的信号,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增长,这两个目标还在讨论过程当中。对CPI有3%和4%两种说法,众多价格改革由于通胀压力,迟迟难以推进,我们建议留一个百分点,为价格改革留下空间,我们建议2013年CPI目标定在4%左右,一方面与“十二五”规划的预期目标逐步衔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向市场传递积极、理性的调控信号。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