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政府工作报告(2)

贵州政府工作报告(2)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五年来尤其是这两年多来的实践证明,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坚定不移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是完全正确、十分有效的,贵州走上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新路子。五年来的变化告诉我们,贵州是一片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热土,只要我们不自甘垫底、不消极等待、不瞻前顾后,只要我们提气鼓劲、创先争优、增比进位,只要我们加快赶、全力转、奋力超,完全可以改变贫困面貌,冲出“经济洼地”,创造美好未来。五年来的发展启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同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必须处理好赶超与转型的关系,既要通过加快发展速度,扩大总量,增强实力;又要通过调整结构,提升层次,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做到在赶超中转变、在转变中赶超。必须处理好做强产业与做优环境的关系,既要通过激发全民创业,培育市场主体,发展实体经济,壮大特色产业;又要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化解瓶颈制约,优化投资环境,为加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必须处理好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的关系,既要通过深化改革,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内生动力;又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经济调节,搞好市场监管,强化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既要通过经济发展,增加社会财富,解决好基本民生问题;又要通过保障改善民生,为经济发展创造需求,营造稳定社会环境。必须处理好借助外力与自身发力的关系,既要通过主动作为、开放创新,向上争取支持,向外引进要素;又要通过加强作风建设、构筑“精神高地”,向内激发活力,向下抓好落实。这些经验启示,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过去五年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和各方大力支持的结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黔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人民警察,向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兄弟省区市,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贵州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人口多,全面小康建设任务艰巨;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资源利用粗放,生态环境脆弱,转变发展方式紧迫;基础设施依然滞后,教育科技和人才力量相对薄弱;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实力不强,改革开放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社会管理水平不高,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压力还很大;政府职能有待进一步转变,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科学发展、后发赶超为主题,提出了“三高于、一达到、五翻番”的奋斗目标,号召全省人民广泛凝聚发展合力,全力总攻“绝对贫困”、着力构筑“精神高地”、努力冲出“经济洼地”,奋力开启科学发展新征程。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明确指出我们仍然肩负“赶”和“转”的双重任务、面临外部机遇聚合和内部机遇凸显的双重机遇、具备比较优势明显和后发优势突出的双重优势,作出了以县为单位开展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的重大决策部署。我们要坚定战略部署不动摇、坚定目标任务不懈怠、坚定思路政策不折腾,增强发展自信、跨越自信、小康自信,团结拼搏,真抓实干,把同步小康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国发2号文件精神,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部署,继续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坚持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坚持走追赶型、调整型、跨越式、可持续发展路子,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进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同步提高,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与全国同步实现。

今后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2017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4%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6%,引进省外实际到位资金年均增长3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工业经济比重提高到44%、城镇化率提高到46%、民营经济比重提高到55%、县域经济比重提高到71%、信息化发展指数提高到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和1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节能减排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范围内。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政府工作要注重把握以下几点:

——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持“十破十立”,克服阻碍发展的传统思维和陈旧观念,改变见事迟、行动慢、效率低的习惯定势,创造性地用足机遇、用好优势、用活政策,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进取的精神、更加扎实的作风,化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以赶超促转型、以突破促跨越。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最大红利,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调推进,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更加注重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更加注重开放的力度、广度、深度,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民生为本、企业为基。坚持“三个不能代替”,突出“三个核心指标”,以发展惠民生、以民生带发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加快建设一个不含水分、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坚持政府营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理念,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坚持围绕全局抓重点,抓好重点带全局,统筹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统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统筹城市建设和农村发展、统筹工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是,着力构建“六大体系”:

(一)构建符合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的特色产业体系。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打造特色优势产业,是我省科学发展的根本基础。做大做强工业。坚持集聚化、特色化、循环化理念,集中力量发展酒、烟、茶、药和食品等特色轻工业,加快推进煤电磷、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等资源深加工产业一体化,重点培育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建设现代信息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做特做优农业。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实施“百万亩土地整治工程”,建成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确保粮食生产总体稳定。按照产业化要求,着力发展烤烟、蔬菜、马铃薯、高粱、茶叶、核桃、水果、油茶、中药材和草地生态畜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培育壮大一批产销一体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动植物繁育和疫病防控体系、农产品流通和质量安全体系。健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保险制度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做新做实现代服务业。实施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把我省建成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交流重要平台,把旅游和文化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现代金融、物流、会展、研发设计、软件服务、动漫创意、社区服务等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