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任伍:中西管理差异融合与管理创新

摘要:管理,首先是一种文化。从宏观上看,世界上有很多管理模式。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中西方的差异,首先体现在在文化上,我们用一个例子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有一个朋友在国外留学十多年,结交了一个女朋友。跟许多年轻人一样,他也要陪女朋友逛街。一次他们准备过马路,遇上了红灯,路上也没什么车,他就大大方方地走了过去,但他的女朋友却站在原地没动。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终于,女朋友忍无可忍对他说,我以后要把我的生命交给你,你这样不讲规矩,怎么能保护我的安全呢,我们还是分手吧。一段感情就这样无果而终。后来,这位朋友回到了国内发展,又结交了一个女朋友。在一次过马路时,又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这回,他规规矩矩地站着不动。女朋友一看,路上也没什么车,就拉着他过马路,可他决定站在那里等变灯,一回、两回、三回……女朋友认为他怎么做事那么死板,今后肯定没什么出息,就同他分手了。

 这个故事实际上真实反映了中西文化上的巨大差异。我们每个人每天都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我们有一种理念去认识它,特别是当人们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时。不同的文化,实际上对一个人的生活影响是非常深刻的。今天要谈的话题,就是《中西管理差异融合与管理创新》。

中西管理模式的文化背景差异

管理,首先是一种文化。从宏观上看,世界上有很多管理模式。比较著名的有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德国社会斯坦模式、还有东亚模式等等。如今,全世界都在热议中国模式。那么,为什么会存在不同的管理模式呢?原因就在于文化的不同。关于管理的定义,五花八门,形形色色。我认为所谓管理实际上就是如何避免或者如何缓和矛盾或者冲突的过程。比如来听讲座的人很多,就需要组织听众一一按顺序坐好,如果没有这样的组织和管理的话,这个会场就会混乱。

一个缺乏文化的国家,是一个没有品位的国家。没有品位的国家,它的经济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文化是建立在人类思维和意识基础之上的产物,具有很强的促成性。它表现在很多方面,简单地说,比如打招呼的方式,中国人拱手、泰国人双手合一、日本人鞠躬、西方人握手或者拥抱等等。这些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都反映出了一个共同的理念,那就是致意。再比如时间观念,由于文化的不同,日本人可能因为迟到两分钟而忐忑不安,印度人迟到20分钟也不会向你道歉。这也是文化促成性的表现。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另一个典型例子就在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差异上,两种棋看起来差异并不是很大,但它们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国象棋反映了很强的等级观念,而国际象棋由于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表现为一种平等观。

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管理模式。中国模式的诞生是建立在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上。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之根、文化之源。它为当代人以及后代子孙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人生和人性,影响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还有行为准则。

中西管理模式的文化背景差异,第一是地理环境差异。在学说史上,有一个学派叫做地理环境决定论学派,他们认为文化差异的产生是由地理环境差异造成的。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产物,地理环境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石,它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比方说不同地方来的人都带有不同的个性,东北人喜欢大口吃肉,大腕喝酒,大声说话,而上海人从上海坐火车到北京,可能半只螃蟹都吃不完。同样的,分别来自城市和农村的人,他表现出来的行为、思维方式或者行为特征也都不一样。

大名鼎鼎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是一位典型的地缘性格论者。他在《论法的精神》中就专门写了一章的内容来讨论法律和气候性质的关系。他认为正是有这些差别,南北方人在行为方式和法律追求方面才有不同。实际上,孟德斯鸠偏爱北方人,看不起南方人,对印度人,他就更加没有好感。在书中,他就批评印度人天生就没有勇气。孟德斯鸠认为南方人体格纤细脆弱,但是感受敏感、敏锐。而北方人由于经常要忍受寒冷的天气,所以有较充沛的精力,纤维末端的反应比较强,分泌均衡,血液能更有力地流向心房,在交互作用下,心脏因而产生较大的力量,而心脏力量加强,自然会产生许多不同的效果,比如说有较强的自信心、有较大的勇气、对自己的优越性有较高的认识、有较少的复仇欲望、对自己的安全较有信心等等。所以他认为身处寒温带的人较为直率。这就是孟德斯鸠的看法。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学者也做过相似的研究,其中有一项就是从地理环境上研究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资本主义,为什么资本主义没有产生在赤道,也没有产生在西伯利亚。这也是从传统研究方向上,另辟蹊径的研究方法。

中西方在地理环境上的差异,表现为西方人处于开放的海洋性地理环境中,而中国人处于半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从地图上看,中国位于东亚大陆,东边是难以横渡的太平洋,北边是草原和戈壁,西北边是沙漠,西南边有高原,在生产力水平还很不发达的情况下,中国向外的三面交通都极不方便。而与此同时,内陆却广大得很,回旋余地非常广阔。这就造成了一种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这种生存环境对中国文化类型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相反,以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代表的欧洲文化,它的发源地三面环海,陆地回旋空间很有限,造就了他们与外界积极沟通,相对开放的状态。

很多近现代的经济学者把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称之为海洋性经济。实践研究表明,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整体历程来看,越是靠近海岸线的国家和地区,经济的现代化速度或者进程就越迅速。我国东南地区的高速发展,也恰恰印证了这一点。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总结出了三条黄金海岸线,一条叫作西欧大陆海岸线,它始自北端的荷兰,终于南端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在近代欧洲历史上,最初的两大强国就是葡萄牙和荷兰,这条黄金海岸线也被称为近代文明的摇篮或欧洲资本主义文明的生命线。第二条是美国的东海岸线,它与第一条黄金海岸线相对。起初,它是作为欧洲经济发展的大市场而存在的。与此相联系的就是第三条黄金海岸线,即美国西海岸线,其长度大约和美国的东海岸线相同。美国真正兴起,正是由于第三条黄金海岸得到开发,而且两次世界大战都没有波及到美国本土,因此,东西并进、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是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这三条黄金海岸线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处在北纬60度以内,南北走向,地域开阔。现在也有学者提出第四条黄金海岸线,它也处在北纬60度以内,即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东亚海岸线。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