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博弈机制研究(2)

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博弈机制研究(2)

核心提示:社会科学版,2010(4):6-14.[17]张一文,齐佳音,马君,等.网络舆情与非常规突发事件作用机制:基于系统动力学建模分析[J].情报杂志,2010,29(9):1-6.

二、文献述评

突发事件的舆论及舆情安全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诸多积极成果。

(一)国外研究述评

国外研究往往使用“风险传播”概念来论述“突发事件舆论”议题,研究成果则集中在传播学和管理学两个领域。

1.传播学领域

美国学者哈瑞·奥特威(Harry Otway)等对风险传播的范式和悖论进行了研究,指出现代社会中突发事件舆论需要构建双向传播范式,传播者与公众应进行有效互动,而公众参与又使风险传播本身充满了不确定性风险,这就是一大悖论[3]。美国学者安德森·沃伯格(Anderson Wahlberg)等人就大众传媒对公众风险认知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结论表明,虽然受众的风险意识可能受到大众媒介的影响,但这种影响非常有限;即便是资深媒介用户,媒介因素亦非影响受众风险意识的决定因素[4]。瑞卡德·威瑞(Ricardo Wray)等人通过对生物恐怖事件中129名被试的实证研究表明:突发事件爆发后受众的信息传播有规可循,其信源主要是新闻媒体和当地政府,在信息发布中应传达关键信息和清晰的行动步骤,表明政府的动向[5]。美国学者科温勒指出,风险传播的目标是提升认知与理解,建立信任与信誉体系,促进对话,影响态度、决策与行为[6]。

2.管理学领域

美国学者巴巴拉·瑞纳德(Barbara Reynolds)构建了一个关于突发事件传播的CERC模型,它将传统风险传播与新型危机与灾难传播融为一体,为危机管理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工具,具体的传播策略应视危机事件的发展阶段和态势而定[7]。奥地利学者杰克博·米勒和瑞典学者海尔斯切斯·托马斯的研究认为,对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机理的认知将极大地影响突发事件的处理和控制效率[8]。德国学者多姆博若斯基则指出,虽然重大突发事件给社会形成的危害有限,但灾难或重大突发事件一旦扩散将引发社会连锁反应,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9]。美国华盛顿环境保护署提出了包括诚实、坦率公开、倾听公众意见、准确发布、重视协调与合作等风险传播的七条准则[10]。总体而言,西方关于风险传播研究的起步较早,尤其是相关实证研究成果已较为厚实,呈现了跨学科、多样化的研究趋势。其研究在整体上比较分散,核心议题主要指向发达国家或亚非的弱小国家,缺乏对中国舆论环境的体悟与研究。当然,缘于意识形态及媒体舆论管制的差异,西方学者亦不可能对中国议题开展深入研究。

(二)国内研究述评

在国内研究方面,突发事件舆论关系到社会稳定,该议题一直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研究也取得了重要成绩。

1.舆论引导原理与策略研究

自20世纪90年代初,新闻传播学者就展开了关于突发事件舆论传播的研究。刘建明在《舆论传播》等相关著作中提出了“不要害怕反对意见”“既要讲真话,也要讲真理”等观点[11]。陈力丹在《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一书中指出,面对情绪型舆论时,媒体要保持冷静与理智;引导讯息性舆论时,要以准确的讯息对模糊的讯息等。[12]

2.突发事件舆论扩散机制研究

吴国斌等对突发事件扩散的微观机理进行了研究,指出其扩散路径有辐射式扩散、链式扩散、循环式扩散、迁移式扩散四种,其扩散过程有孕育期、爆发期、完成期三个阶段[13]。祝江斌对突发事件中的脆弱性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突发事件影响对象本身的脆弱性(设施的脆弱性、社会脆弱性及心理的脆弱性)及应对体系的脆弱性(缺乏预警预控举措)等是突发事件快速扩散的本质原因[14]。张一文等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来描述非常规突发事件舆情热度涨落规律,为非常规突发事件舆情发展阶段的划分、舆情的控制提供了依据[15]。

3.舆论演化模型研究

兰月新等通过建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进规律的微分方程模型,确定舆情扩散过程中的三个特征时间点和舆情发展的四个时段[16]。张一文等利用系统动力学建模来描述非常规突发事件涨落规律,借以分析系统中作用主体之间相互影响关系,以及相关因素的作用力大小,从而探究网络舆论的演化机理[17]。但总的来说,目前关于突发事件模型分析的研究尚未取得各方公认的标志性成果。

纵观国内外研究,随着突发事件舆论的重要性日益增强,相关研究成果亦呈递增之势。国外相关研究开展较早,重视实证方法,所得成果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国内学界也已开始了可贵的探索,对相关议题予以积极回应。不过,就研究深度而言,国内外关于突发事件舆论的理论模型研究还较为薄弱。从研究视角来看,从博弈视角对突发事件舆论演化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尚付阙如。

三、突发事件中的四种舆论博弈机制

从博弈视角看,特定舆论场域的兴起和走势是由多方媒体力量参与构建且相互博弈的结果。在国内舆论多样化和全球舆论多元化的背景下,参与突发事件舆论场域的媒体力量主要有国内媒体和国外媒体两大阵营。国内媒体又包括代表官方立场的传统媒体和代表草根阶层立场的新媒体(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而衍生出的系列媒体)。这三者之间的舆论博弈有四种情形:传统媒体内部的舆论博弈、新媒体内部的舆论博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舆论博弈、国内媒体与国外媒体的舆论博弈(参见图1)。

(一)突发事件中传统媒体内部的舆论博弈机制

传统媒体(报刊、广播电视)是当今社会主流媒体,亦是传播和构建主流舆论的重要阵地。突发事件爆发后,传统媒体内部舆论博弈机制及舆论博弈演化轨迹如何,是影响舆论走向的重要因素。

传统媒体内部有规范的作业流程,并受到上级舆论主管部门的严格监管。在重大突发事件爆发的情境下,媒体内部的舆论博弈主要围绕如下四方力量而展开:一是媒体上级监管部门(各级宣传部门或政府新闻办),他们从社会稳定及国家安全目标出发,试图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过滤或筛选,传播有利于“维稳”的信息;二是媒体领导阶层(包括媒体中层和高层领导),他们从媒体安全及自身政治安危考虑,对突发事件报道进行严格审查,试图在迎合上级领导需求的前提下进行谨慎报道;三是置于突发事件现场的新闻记者,他们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职业立场出发,试图及时准确地传播事件真相和动态;四是媒体中的市场化因素,他们从媒体的经济或商业利益出发,试图以纪实、渲染乃至放大的手段做全方位报道,因为突发事件恰是媒体吸引眼球和提升影响力的良机。由于目标和价值取向的不同,这四方力量相互之间会展开激烈的舆论博弈。传统媒体内部四方因素的舆论博弈模式参见图2。

突发事件中传统媒体舆论博弈的演化与走势需考虑下述两个维度的变量:①从影响因素维度考量,包含上述四种参与舆论博弈的主体,其力量强度可运用指标数据进行数学测量。当这四种主体之间的博弈失衡时,就会发生舆论危机事件。如当矿难发生后,政府监管部门单从维稳角度封锁新闻信息,必将导致谣言四起。②从时间维度考量,在舆论博弈的不同阶段,如舆论酝酿期、舆论发展期、舆论爆发期和舆论后期等,各种主体的参与模式也有所不同。如果在舆论的爆发期,主流媒体集体失语,则势必大大削弱其公信力。

(二)突发事件中新媒体内部的舆论博弈机制

传统舆论阵地主要是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主的官方媒体,在信息传播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受到“把关人”的严格管制,舆论走向是可控制、可预测的。而在新媒体领域,缘于舆论平台的微媒体化、舆论主体的多元化、舆论传播的碎片化等属性特征,其舆论博弈机制较传统媒体更为复杂。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无论是手机用户还是网络用户,其参与公共舆论的行为通常都会投射到网络媒体上,所以本研究将新媒体用户统一简化为网络用户。从参与动机来看,参与突发事件舆论博弈的网络用户可分为非功利性用户和功利性用户,两者在舆论博弈中的行为模式亦有重要差别。

1.非功利性新媒体用户的舆论“自组织”行为

大量网民参与突发事件舆论并非出于经济或商业利益,而是出于非功利目标。缘于突发事件爆发后的社会心理焦虑及心情宣泄的需求、用户权利意识的觉醒及自我表达的欲望等,使得部分用户自觉自愿地参加舆论博弈场域的构建。网民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博弈机制可借鉴自组织理论[18]来分析。网络舆论由混杂无序、相互矛盾、多元对立的混沌状态逐步转向结构有序、方向趋同的高级舆论结构的过程就是自组织。立场不同的网民按彼此的相干性、协同性或某种默契形成某种舆论指向清晰的结构。这个过程不是按系统内部或外部的指令完成的,而是根据网络运动变化的规律和特定条件完成的。根据自组织理论,舆论自组织是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网民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通过从外界环境中引进负熵流,以抵消系统向的熵产生,系统的输出与输入存在着正反馈循环,通过舆论涨落或起伏的作用,系统会从无序走向有序,进而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

2.功利性“网络水军”的舆论造势行为

随着新媒体舆论的发展,出现了以营造舆论事件为手段、以盈利为目标的专业舆论机构,并出现了专职或兼职从事舆论造势的用户群体,即“网络水军”。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某些利益集团出于特殊需要,借机放大某种舆论力量,进而引起公众关注,以实现其特殊的经济或政治目的。如版主把主帖发出以后获得最广大“网民”的注意,进而营造出一个话题事件。网络水军作为一种特殊职业,虽有正面作用,但负面影响也显而易见。它可以为新开发、新成立的产品提高人气,吸引网民关注和参与,又可以炒作恶意信息打击竞争对手,发布和传播攻击信息、造谣言论或挑拨语言,制造网民间的矛盾,甚至恶意传播谣言而引发社会动乱等。网络水军的舆论造势属于有目的有预谋的舆论炒作行为,已经超出了常规舆论问题的边界,属于法律法规层面的问题,必须用相关法治手段加以引导和治理。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