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禹:“异地高考”和“择校问题”将会成为今年教育话题的热点。

杨禹:“异地高考”和“择校问题”将会成为今年教育话题的热点。

主持人:我们再看另三个热词,“上学、看病、就业”,老三样,年年被关注,也年年都有新亮点。看看教育今年会不会有所期待,过去几年一直谈到教育公平问题,您认为教育改革如何在优质、均衡、公平上实现突破?

杨禹:教育是热点,每年关注的具体方向不尽相同,今年教育问题有可能在两方面出现讨论的热点。一是异地高考,异地高考去年广泛讨论,教育部拿出自己的意见,地方政府按照教育部要求,多个地方政府也都拿出了异地高考改革的方案,但是都是阶段性,没有彻底解决,都往前迈了一步。今年两会关于异地高考,代表一定很关心,我们要审慎看待异地高考改革的前景,改革是大势所趋,特别是在考生比较愿意去的,比较集中的地方,北上广这些地方,我觉得慢慢降低门槛。比如说随迁子女在这里面直接参加高考。需要讨论的是迈向目标的步骤是快一点好,还是慎重一点好,像北上广总的调子,对于期待很高的人来讲步子有点慢,要考虑到大城市资源承载性,也要考虑到对高考移民的有效控制。这样的改革不见得一年两年就有效果,比如说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特大城市在一年两年之内希望彻底放开异地高考,这样做好象那些随迁子女和他们家长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但是,又会带来新的问题,可能带来大量的高考移民涌进,涌进来会稀释北京、上海有限公共服务能力,会使得现在的市民和常住人口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的持续增长,而是短时间出现大幅度降低,会带来新的社会矛盾。我们不能用制造新矛盾的办法解决老的矛盾,必须按照事情发展的规律,稳步向前推进。

另外一个热点是择校问题,中央电视台也做过几轮报告,教育部门也有积极回应。比如说奥数班,总是特别有生命力,总是死灰复燃,不知道现在到了什么程度。但是怎么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问题,也是涉及到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优质资源总量更加多,同时分布更加均衡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一方面又不是短期能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老百姓期待特别高。每一届中央政府,每一次的教育部长出来,总要在一个阶段,一年里面、两年里面总要有进步,不能因为他很难做,就拖着不办。怎么能够让关心这件事情的公众,通过今年两会的促动,在择校方面有实实在在的进步,哪怕有一些改变,哪怕没有解决问题,公众也能够理解,我们参与到共同推进的改革过程当中。这两个问题是今年教育领域最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谈到择校,背后是不是存在这样的心态,我们中国对教育人才的培养方向到底落脚在哪儿。为什么这么多人有盲目从众名校心态,比如说北京某某几小和某某初中都是很难进去的。即使面对教育公平问题,当年有教育学家想出很多办法,比如说各个名校开分校或者师资资源优化配置。但是也有教育学者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中国高校几年出怎样的人才?对于中国的人才我们应该怎么去培养,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个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杨禹:现代化重要基础就是国家教育水平怎么样,当大家对现代化理解有了更深层面理解以后,大家对于教育,无论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我们对教育要求都在提高。你说到的问题应该是代表委员们很关心,除了解决教育领域具体问题之外,咱们大家要一起来思考,我们中国的教育有哪些摆在大家面前的明显的弊端,有哪些好的地方要坚持,有哪些弊端需要从总体上,从孩子进幼儿园开始,学前教育到基础教育,一直到高等教育,整个全链条教育怎么样让孩子们迈过选拔门槛,每一个门槛选拔尖子还是让每一个人找到合适的地方。每个阶段教孩子什么,教年轻人什么,中国教育也许到了需要做整体反思和进行新的顶层设计阶段。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再回头看择校问题、异地高考问题、看我们大学怎么办问题,那些具体问题才能有的放矢解决。我想两会本身就是大家充分讨论话题的时候,这个时候除了讨论具体的措施之外,大家多讨论一些在教育理念上的那些碰撞点,形成更多的共识,也可能是我们围绕教育问题应该去讨论的方向。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