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徐祥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十八大报告中的热点问题(3)

二、十八大报告中的三个热点问题

大体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我做了以上几方面的理解。下面第二个问题结合当前干部群众关心的几个热点问题谈一谈我学习十八大报告的体会。

1. 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第一个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特别是邓小平改革开放之后反复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如果出现了两极分化那改革开放就失败了。现在中国不能加两极分化,但是确实有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用经济学概念叫做基尼系数太大了,现在已经是0.45以上了,一般是0.3到0.4比较合适。现在中国好像到0.45以上。这个问题要解决,但还不能叫两极分化,因为普通劳动者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我们贫困人口已经很少很少了。

改革开放之后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改革平均主义这种分配方式必然造成收入差距要拉大。改革开放之前我们没有多大的收入差距,但是那个时候大家一起穷也不行。穷的原因就是吃大锅饭、平均主义,让个人和企业都没有积极性。改革开放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先是农村然后到城市打破了大锅饭的体制。大体上到小平南巡讲话的时候,这个问题就解决了。这样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所以贫富差距拉大了,由于个人能力、个人发展机遇贫富差距就拉大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搞竞争有马太效应。马太效应就是说富的更富有、穷的更穷。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就有这个,最简单到菜市场买菜去,有小贩一堆菜卖不了就都给你吧,给你不就是连本都赔了,咱们比较有钱咱们捡一个便宜货,生活成本更降了,就是这个道理。市场竞争有负面因素,如何防止应该是我们在理论上认识到了,但是从理论变化成制度需要一个过程,就像论文变成专利,然后专利变成产品把它卖出去这还有很长一段路,这也是一个原因。

第三个就是理论上有一些误导。有一些经济学家说贫富差距拉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正常的,不能缩小贫富差距,缩小贫富差距穷人就没有干劲了,都有这样的理论,理论上有误导。我们的劳动者是很卖力,特别是农民和普通劳动者,但是他富不了。我们经济学家应发挥聪明才智想办法,可是有一些人不讲这方面的道理,还是批判过去的计划经济,那个东西已经批判得差不多了。现在如何实现共同富裕问题,然后还有腐败特权这些问题,也影响我们共同富裕,比如说财政上,公款吃喝、公款消费、公款旅游等等,包括比较高级别的待遇问题,都有特权。如果治理特权腐败,劳动者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和照顾。

应该说自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来,贫富差距拉大现象有所好转。最近这几年,应该说2010年以后贫富差距缩小的态势已经初步显现出来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已经初步显现出来了。这主要是因为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问题解决得比较好。因为从2010年以来,农民的收入增长幅度超过城镇居民,中西部的发展速度很多省份都超过的沿海发展地区,这样的话贫富差距拉大的确实有所扭转,应该是这是很好的征兆。同志们在现实生活中有所感觉,现在劳动力的价格在上升,我们家雇的小时工前几年是10块钱,去年长到15了,今年该涨到20了。这就是贫富差距缩小很具体的增长,农民工手里都有手机,有的比我还好。最近消费品市场也在往上走,主要是中低收入家庭买,他们买冰箱、电视、手机等等拉动市场。这里面要提醒一下大家,咱们50岁以上的同志要做好准备,退休之后找小时工找保姆很可能找不起了 ,现在中青年同志要学会干家务,也不要把家务都甩给保姆、小时工。现在小时工、保姆的工资不断提高就是这个征兆。发达国家像咱们这样的阶层,一般家庭是雇不起小时工的。我在东京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时候,我到那个教授家里去,我说你怎么不雇一个保姆。他说我雇不起,我雇保姆最少给八千日元,然后25万加各种保险等等还是承担不起。所以贫富差距缩小之后,我们城里人家务将来可能更多的由自己来承担,这是必然的趋势。

我相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贫富差距拉大这个问题必然能够解决,在两个翻番的过程中必然是中低收入阶层,普通劳动者他们受益更多,或者说他们的收入增长更快,表现在经济学上就是基尼系数降低,一般来说最高收入的10%的人口他是最低收入人口的几倍,将来咱们走的共同富裕的道路。

2.如何看待腐败问题

第二个如何看待腐败问题,如何做到十八大讲的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腐败问题在十八报告重要性提得非常高。胡锦涛总书记讲,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是要亡党亡国。

必须承认我们的腐败比改革开放前严重了,这是有原因的。这次十八大报告,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讲话中讲得很清楚,我认为很深刻也很到位,他把腐败归纳为理想信念的缺失。他用缺钙来形容,就是这些腐败分子本来是我们党的领导干部,而且有些同志是过去很出色的干部。其实就是理想信念发生了缺失,原来相信了,后来不信了。以为搞市场经济腐败、以权谋私是正常的,这是理想信念的缺失。总书记把这些人讽刺为缺钙说的是入木三分,所以作为党的领导干部理想信念不要缺失,还要坚信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二个现实原因就是不能正确理解市场竞争,对钱缺乏正确的认识。我作为经济学教授我要指出来,有的经济学教授对钱和市场经济的解读上有偏差,认为搞市场经济就得自私,就得自我,就得自立,这就片面了。不能说绝对错误,但是是错误的。亚当斯密是市场经济的老祖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直接来源于亚当斯密,亚当斯密把市场经济的主体叫做经济人。我们有一些教授写书说按照亚当斯密的理论经济人就是自私的,我说错误,我反复阅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没有这个说法。亚当斯密说搞市场经济要搞交换,人要从自己利益出发,我的目的是为了自己,但是你必须为别人,生产对别人有利的产品,给别人带来福利,然后进行商品交换。你有货币,再进行商品交换,然后到别人那里购买你所需要的东西。用中国人的话讲就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街头有一个卖烤白薯的,烤白薯的人是为了自己,但是必须把白薯给我吃,烤白薯是为了顾客、为了消费者,然后消费者给你钱,你拿钱买其他的东西,这样才利己了。

所以必须是先利他再利己。市场经济要从利己的主观愿望出发,作为行为来说必须先利他,利他之后得货币,然后再利己。如果抛弃了利他,给人家提供财富、产品的环节,你直接获得货币,只有四个途径,第一是偷、第二是骗、第三是抢、第四是贪。不利他获得货币,除了这个没有别的。所以市场经济不是说利己、自私,你首先得利人。但是利人、利己的过程是交换的过程,你卖就是利人,你买就是利己,你想得货币你得先利他,就是这个意思,亚当斯密讲得非常清楚。可是我们很多人为了批判计划经济那一套,说大话、说空话那一套,就批判地过头了,矫枉过正了。

除了认识屏障还有政治不健全问题,这是腐败的原因。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这就是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首先要讲究德,所以十八大报告讲用人要以德为先,干部要清正、政府要清廉、政治要清明,所以我们作为每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按照党党章的要求去做。

3.政治体制改革

第三个问题,如何看待政治体制改革。现在理论界有一种说法,说我们国家是政治体制改革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党中央并没有这样说,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这种说法是按照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说法来说的。就是说你们没有按照西方的议会民主、一人一票选举国家主席这样做,好像不搞这个就是政治体制改革落后了。

其实改革开放之后,我们一直都在支持政治体制改革,而且直接对政治体制改革推动最大的就是邓小平同志。邓小平同志首先结束了领导干部事实上的终生制,他老人家自己就先退下来了,把这个班交给江泽民了。江泽民到时候把班交给胡锦涛,胡锦涛很顺利地交给了习近平。这不是政治体制改革是什么?这在我们在几千年的传动的大一统国家中是辗转一瞬,我们就是30年时间。我们封建王朝已经有2600多年的历史,我们用30年就把问题解决了,非要我们按照细分的那一套搞没有道理。我们中国有历史的文化传统,我们有历史的延续。你看到意大利罗马还有以前的人吗?现在的人和以前的人没有血统上的传承关系,我们中国到现在,那就是孔子那一直传下来,其他国家也都是那样,我们有历史传承,不能不像你一样搞。

所以十八大报告中,我们既不走封闭讲话的道路,这主要是过去计划经济特别是阶级斗争那一套东西,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西方搞的东西叫做邪路。这是我们中央在政治改革方面的郑重表态,也就是我们既要防左、也要警惕右。为什么不能搞西方的那套东西,这我们早就批判过了,那个是金钱政治,实际上是谁有钱才能上台,上台的人主要是代表有钱人的利益。第二个现在我们清楚了,这几年世界经济危机、包括主权债务危机,资本主义议会民主效率极其低下,看到的问题解决不了。大家都明白的事情就是不干,为了自己上台就不支持你,这在我们国家绝对不允许这样。你看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老是在那儿打。他的民主是围绕着个人主义这种哲学产生的制度,我们中国应该说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在这样的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建起来的制度。如果认为中国也搞自由主义、就是搞个人主义,国家肯定是四分五裂的,这没有什么可说。现在搞民主,如果我们这样搞,首先西藏、新疆还有其他的地方可能就要独立了,你有什么办法,所以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就谈不上。另外还有一点,有人说我们没有搞政治体制改革,其实我们党一直就在强调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就是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干部的任免,没有考核不行,群众意见通不过不行,这跟过去都不一样,这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三个问题简单地讲一下,因为咱们是科学技术研究院,十八大精神当中有一段话我认为就是讲科技。题目叫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这是十八大报告关于科技创新的完整的论断。

1.为什么中国一定要重视科技创新

这里面简单讲两点,为什么我们这个国家一定要重视科技创新?结合我们的专业,从经济上讲,创新理论大师熊彼特在30年代提提出一个理论,就是发展创新理论,用他的形象性说法叫做“创造性破坏”。就是一个国家现有的经济有一个状态,这个状态是静止的状态,叫静态循环。静态循环就是不发展。怎么样进入到动态循环?他说要有新的技术取代原来的技术,要有新的经营管理方法取代原来的经营管理方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主要是这个。谁来进行这种创新?主体是企业家,这个企业家不是我们一般说的老板,老板企业如果还是原来的一套,那不叫企业家,他就叫老板。这个企业家是指能够把原来的资源资金、人力包括基础设施,把资源创新组合,产生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式这样的人,才叫企业家。研究室还是那几个人,你进行了一些深入的研究或者内部组合有新的,把新的技术搞出来了然后把它应用了,这就是企业家。所以研究室主任、院长乃至于科技人员完全可以成为企业家,就看你有没有创新,你把原来的要素,有没有新的组合创造了新的财富,给社会带来了新的福利,然后在效益上得到实现了。通俗地讲就是GDP增加了、税收增加了,就0业增加不增加是另外一回事。总之GDP税收等增加,财富等增强,创新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他认为经济发展关键要有企业家,社会的体制制度合理不合理就看为企业家的产生发展和发挥作用提供了平台。所以我们前面讲科技体制创新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之后搞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企业家和创新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要进行科技体制创新,这就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创新。

2.中国怎样实现创新

第二个怎么创新。咱们全面十八大报告论断当中有一句话,叫做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怎么抢占,在经济学上怎么理解?这叫做“微笑曲线”理论,这是1992年台湾的施振荣写的。他是搞宏基电脑,为了谋划他企业的发展战略的时候他画了这副一张图,叫做微笑曲线。说企业如果有理论,理论从哪儿来,把产业链条把当中分成三块:一个是知识创新,有了知识之后,他说知识财产的产业的前端利润是很高的,然后知识变化为技术制造产品了。把产品生产之后进行营销,由品牌消费出去,这个阶段利润也是很高的。到制造组装这个阶段利润比较低,因为这些谁都能干,然后把这些产品生产出来进行品牌的塑造,售后服务等等。

所以这个微笑曲线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创新在哪儿,前端就是技术创新,后边都是管理创新。所以它跟熊彼特的理论是相辅相成的。按照施振荣先生提出这个创新理论,我们现在还处于利润率比较低端的组装阶段。同志们所在的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从产业分工的角度,你们都是搞技术、搞专利,所以咱们站在制高点。当然在这个阶段如果竞争也是很激烈的,那就是同行之间进行竞争,所以将来我们国家要转变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今年调结构转方式以来,我们国家在这个方面应该有很大进展,比如说现在出口产品中附加值越来越高,而且有些企业搞得比较好。比如说华为公司,他们在这个方面搞得相对比较好,因为他们整个公司人40%以上都是类似于咱们搞科技、研发的,所以它的产品技术上、市场竞争中紧随苹果之后,把西门子、诺基亚都抛到后面来。所以在科技创新方面同志们大门单位是大有可为的。

把十八大精神落实后,对咱们单位来说就是做出更高质量的技术研发,把它变成更多的专利,这样的话按照标语北京有地位、中国有特色、世界有影响,就看同志们了。

党的十八大为我们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描绘了美丽中国的发展蓝图,更长远的目标是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在现阶段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这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历史重任,我们要为之付出全部智慧和力量。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刘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