迸发领导干部才华——透视“三不”规定传递出的信息(2)

迸发领导干部才华——透视“三不”规定传递出的信息(2)

摘要:有了“三不”,对那些有真才实学、真知灼见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鼓舞,一个展示自我形象的良机。

其一,领导干部必须学会拿笔杆。规定“三不”,主旨在迫使学员丢掉“拐棍”,学会自己动手。邓小平同志早在1950年就号召“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拿笔杆总要有点学问,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认真读书,开阔知识面。缺少思想武装和理论根基,知识面窄,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知半解,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甚至了了,对相关的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科技、文学等方面的学问茫然无知,胸无点墨、腹无诗书,让他写文章,等于赶着鸭子上架。即使勉强形成点自己的东西,也不像样子,自己都不好意思拿出来。

其二,领导干部必须养成自己思考。规定“三不”,要义在迫使学员讲自己的话,出自己的思想。有自己思想的发言材料从哪里来?从深入学习、深度思考中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某种意义上说,一篇好的文章、一个价值的思想,既是学精的体现,更是思透的结果。没有自我思考作中介,只能人云亦云,不会有真知灼见;只能老生常谈,讲不出新意,更难有深意。这就促使领导干部必须培养一种勤于思考的习惯和善于思考的功力。《邓小平文选》中的许多篇章,都是根据其即席讲话整理而成的。小平同志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在提出改革开放的重要思想时,在分析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时,有理有据,有血有肉,深入浅出,纵横捭阖,很能教育人、说服人、打动人,体现出了独特的风 格和深邃的思考功力,为我们树立了学习榜样。

其三,领导干部必须多亲民知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规定“三不”,目的在迫使学员平时多接地气、多掌握第一手资料。写发言稿同写诗一样,“工夫在诗外”,平时泡在“文山会海”、迎来送往里,很少投身到一线实践中去,或者作点调查研究,也是蜻蜓点水,不可能了解到真实情况,临时抱佛脚就难有真知灼见。只有日常多亲民知民,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有效地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出接地气、合民情的思路,出适合人民期待的措施和办法。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