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
很多人担心,转变作风会不会成为一阵风。日前,中央纪委对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发出通报,强调要进一步严明纪律,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执行。这让人们吃了“定心丸”。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后,一时间改进作风蔚然成风。这在年前的地方两会,以及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都得到了验证。但要看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很难做到上下左右齐头并进。
作风建设并不是泛泛而谈,它对应着社会现实,反映着公众诉求。众所周知,公众对于“灰色福利”十分反感...【详细】
——湖北日报
弘扬法治精神,在于每一个人自觉自愿的行动,这也是法治精神的最终要义所在。有法必依,法之必行,建立法治政府是关键。科学划定政府的权力边界,有效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严格依法按程序办事,真正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切实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无疑会为社会树立标杆和榜样。如此,全社会就会像呼吸洁净的空气一样去拥抱法律、敬畏法律。
一个新的“法治春天”已经来临。
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那一天,三位国家领导人都着重强调了“法治”二字。习近平同志说,“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详细】
——辽宁日报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今后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这次全国两会精神的要求,逐条逐项、不折不扣地制定措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好的蓝图变为现实,为实现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当前,我们仍然面临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从宏观上看,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充满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详细】
——深圳特区报
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不可怕。只要能够面对问题,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转型改革中,一个基本的问题是,如何看待政府的自我利益倾向。在理想状态下,政府无疑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代表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共同利益。但由于多种原因,尤其是制度安排方面的不合理,政府容易形成自我利益倾向,使某些公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时甚至很大程度上成为政府自我利益的产物,影响甚至损害了公共利益;政府自身利益倾向也使其他领域的改革面临更为强大的阻力。因此,直面政府利益,约束政府利益倾向,成为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
这一思路,实际上在新一届政府答记者问时已经有了...【详细】
——山西日报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些地方转变作风,精简会议,五六个甚至七八个会议合并召开。精简会议是好事,可不少人提出怀疑:合并这么多的会,能不能保证会议的效果?
“文山会海”是老毛病。“管理就是收费,干部就是开会”,一级一级的会,没完没了的会,吞噬了干部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还造成了经济上的无谓浪费。笔者做过多年时政记者,报道过五花八门的会议,对会议泛滥有切身体会。
转变作风,精简会议,向“会海”开炮,对可开可不开的会进行治理,把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腾出时间精力抓落实...【详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