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这意味着党在思想理论上的巨大进步,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重要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其鲜明的针对性,那就是发展中的不全面、不协调和不可持续性,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角度来看,就是要超越不科学的发展理论和不合理的发展实践,使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理论和实践行为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统一起来,实现科学理论与合理实践的内在统一。
众所周知,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思想理论纷繁复杂,社会实践形态多样,要在新时期更好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就必须对思想理论和社会实践各自做深入和具体的研究,关注其价值取向和功能效应。
从这个角度来看理论和实践,我们应当注意到一个具体而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理论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实践也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在非科学的理论与不合理的实践之间有一种相关性,非科学的理论表达着也必然造就不合理的实践,不合理的实践也实现和论证着非科学的理论。例如,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误解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导致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践,给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国人民幸福造成极大灾难;而仅仅追求眼前直接功利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杀鸡取卵之举,则依据于又表现着对于人和自然关系的错误理解,有可能毁掉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家园。这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惨痛教训比比皆是。
我们所追求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科学理论与合理实践的内在统一。一方面,只有科学的理论才能正确地反映和指导合理的实践,另一方面只有合理的实践才能产生和支持科学的理论。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既依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实现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之中,并在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得到了统一和实践。应该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就其实践论意义而言,正是要对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的合理性做出具体的区分与评价,做出必要的取舍,以使我党的发展观念趋于科学化,并以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努力消除和减少那些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发展,促进中国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科学理论与合理实践的统一,是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动态过程中的具体历史统一。这个过程,既是与不科学的理论和不合理的实践展开双重批判的过程,也是努力实现对于科学理论与合理实践的双重建构的过程。
所谓双重批判,即不仅要强调对现实的理论批判,也要强调对现实的实践批判。而为了使这种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是真正科学的和合理的,还强调对理论的非科学性和实践的不合理性进行批判,以便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彻底地坚持科学发展观。一方面立足于合理的实践来批判非科学的理论,另一方面借助于科学的理论来批判不合理的实践。
不仅要对不合理的实践进行观念的批判,也要对其进行实际的“武器的”批判。既要批判理论,也要批判实践;既要从事理论批判,也要从事实践批判;既要从事对象批判和前提批判,也要从事自我批判和自我建构。这正如马克思所言,应当在环境的改变与人的活动的一致中合理地了解革命的实践和实践批判的意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