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重认同(2)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重认同(2)

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如果说,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使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和出路,那么,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认识和解决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找到中国社会通向共产主义理想的现实道路,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必须不断认识和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的问题主要不在于是否认同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而在于怎么认同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怎样在中国坚持、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怎样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正确道路等问题。这是与教条主义者的本质区别。无论如何,就其目的认同而言,教条主义者无疑属于马克思主义阵营。但是,因为他们试图照搬苏联经验来解决中国问题,甚至力图成为“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而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功能认同问题上栽了跟头。正如冯友兰分析说:“他们对一切事情都照搬苏联的革命经验,完全不知道苏联革命是一个特殊,中国革命又是一个特殊,两个特殊各有自己的特点;在苏联是真理的东西,到中国就成为教条。他们常说,他们是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所以绝对正确。其实,如果他们不是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那倒有正确的可能;如果他们真是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那就非犯错误不可了。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这就是把一般和特殊相结合,以此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①这些教条主义者没有认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在他们的著作上说到中国的事情并不多。而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道路和欧洲各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比,有其更大的特殊性。因此,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用马列主义的原理来解释中国社会历史实践,并指导这种实践,就觉得特别困难些”②。如果说,中国先进分子坚信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无疑也适合于中国,反驳了那些反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种种责难和疑问,那么,他们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是要进一步回答马克思主义怎样适合中国情况的问题,包括能否合理解释中国社会的历史问题、有效指导中国革命实践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等问题,以反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内部出现的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等思想倾向。

就其对中国社会历史问题的解释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中国社会历史问题能否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中找到自己的确定位置;另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能否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现阶段确定自己的现实地位。关于前一个问题,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运用唯物史观对中国社会历史进行了深入研究,力图将中国社会历史问题纳入唯物史观的理论框架,从而破除了“中国特殊论”或“中国例外论”。尽管其中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和疑点,也不乏牵强附会之处,诸如中国社会历史分期及其社会性质、“五种社会形态论”等许多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但运用唯物史观对中国社会历史作出的解释能够自成一统,并有别于中国传统文化自身原有的解释系统,使中国社会历史总体上呈现出一种不断进步的历史图景而不是以往那种循环往复或不断退化的历史图景,改变了中国传统社会文化那种“向后看”的价值指向而确立了“向前看”的现代价值指向。就后一个问题而言,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主要是回答了中国社会现实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可能性问题。作为一种批判和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作为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马克思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运动中才有自己的现实价值,才有用武之地。只有说明中国社会现实发展正处于能够通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阶段并具备相应的历史条件,中国革命才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正因为如此,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一直竭力强调中国社会现实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主客观条件。假如中国社会现实还没有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可能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的现实价值至少要大打折扣,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也将失去其实践意义。

就其指导中国社会实践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包括时代化、大众化和实践化)和中国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是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转化。一方面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转化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路线、方针、政策、方式、方法和具体措施等等,转化为大众的实践活动,并通过成功实践证明其有效性;另一方面,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丰富经验提升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最终会形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的基本局面,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从而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与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认同融为一体并同时重铸两者,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我认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同问题的核心,就是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与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认同统一起来,其主题就是将共产主义理想的价值追求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要求联系起来,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联系起来,探索中国社会通向共产主义理想的现实道路。因此,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以认识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中心,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并将这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理论,有效地指导中国实践,而不能抽象地无目的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毛泽东说:“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③只有废除静止地孤立地抽象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态度和方法,确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方针,以研究中国实际问题为中心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才能最终有效认识和解决中国社会问题,认识和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同问题,即以其功能认同支持和强化其目的认同,以其目的认同引领和规范其功能认同。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