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精神是伟大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3)

五四精神是伟大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3)

核心提示:

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高举新文化运动提倡的“科学”与“民主”旗帜,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革命运动,带来了各种新思想、新思潮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历史从此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内社会状况的变化以及现代西方思潮的不断传入,对五四精神的评价渐渐出现了异质声音,认真盘点与分析这些思想,不仅可以正本清源,而且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现实意义。

三、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标准

首先,应该正确区分客观历史与叙事历史。历史现象不同于自然现象,它们只能出现一次,不能重复,这就给历史问题的研究带来了困难,自然也为形形色色历史理论的出现与流行留下了空间。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曾提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名言,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形成的新历史主义更是得出“一切历史都是虚构”的结论。这些不同历史理论严重影响了不少中国学者对包括五四运动在内的中国近现代史的评价。历史现象的复杂性与历史研究的困境并不等于历史无规律,也不等于历史规律无法认识。历史现象表面杂乱无章,但若从历史长河来看,它还是有规律可寻的,这些规律隐藏在历史背后,作为起支配作用的力量影响着历史事件的发生。历史规律的认识自然是不同时期的历史学家或哲学家通过对各种历史文本与历史史实的分析而得出的,历史学家或哲学家的立场、观点自然会影响他们对历史规律的认识与判断,但不能由此得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结论。历史学家或哲学家的历史观可能会受到主观影响,但评价他们历史观正确与否的标准不是主观的,它们必须受到长期历史发展的检验。只有长期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历史理论才是科学的历史观,否则就是错误的历史观。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我们应该把历史事件的历史评价与当代评价区分开来。对像五四运动这样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必须把它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分析,而不能根据当前的某种需要任意评价历史事件,更不能利用目前流行的某种理论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事件不是可以随便打扮的小姑娘,它有自身的客观性与规律性。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对历史事件的当代价值评价,毕竟历史是一面镜子,它会给后人留下借鉴或启迪。但对历史事件作当代价值评价也必须建立在尊重历史规律性的基础之上,毕竟我们当代人也是历史中的人,我们不能超越当前的历史条件以及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制约去创造历史。我们只能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之上,利用历史,发展历史。上述三种评价事实上是不顾历史客观性与规律性的表现,它们要么把历史武断地当成当代史,要么就借用某种历史叙事去取代对客观历史的分析。

其次,必须坚持历史主义的评价态度。五四精神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对五四运动除了有客观评价、当代评价外,还要有历史评价,必须根据历史的发展来不断审视五四精神,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五四精神。随着历史的发展,五四运动提出的民主科学理念也需要有一个不断充实与发展的过程。在此,我们要防止三种倾向。一是用后现代主义的民主观解读五四精神。后现代主义反对一切宏大叙事,认为任何宏大叙事都必然导致专制或霸权。由此,它们反对历史进步观与普遍民主论,主张小叙事、社团主义,认为五四运动提倡的民主精神有悖于现代民主理念。二是从社会构成角度解读科学的发展,把五四运动提出的科学精神只当成是西方的一种人文价值理念。三是从当前正在发展的复杂性科学的角度审视五四运动提倡的科学精神,认为后者具有明显主张还原论、否定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局限,从而以中国古代已有类似于前者的思维方式或科学来否定整个五四运动的历史价值。如果说上述三种倾向中的前两种具有明显局限性的话,那么第三种就值得认真研究与分析。不错,五四时期所提倡的科学的确是当时西方以还原论为基础的科学理论,这些理论目前已经受到强调整体性的复杂性科学的质疑,但我们不能由此否定五四科学精神的价值。毕竟我们不能简单在五四运动提倡的科学精神与某种或某些科学理论之间直接划等号,五四时期宣扬的科学理论自然是某些具体的东西,这些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会显示出其局限,但五四运动提倡的科学精神却是永恒的,它要求的不是某种或某些科学理论,而是不断进步的科学精神。这种精神要求人们要不断用科学战胜迷信,用新科学取代旧科学。

(作者: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