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两个“新的进展”
还有两个新的进展:一个是我们农村的民生继续改善。这个大家都能够感受到,农村的义务教育、医疗、养老保险、新农合、新农保,像这些东西原来都是没有的,特别像新农保,原来根本没有,养老保险只管城里。新农合也建立了。到现在全国的农村,新农合已经覆盖了,基本上覆盖全国农村了,新农保大概有60%,还没有做到全覆盖。但是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做到了。这些都是我们农村民生改善的一些社会事业。其他的比如说像基础设施、环境条件的改变都能够看得到在这些方面。
再有就是农村社会管理在继续加强。由于经济的发展,整个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转移,产业的发展,整个农村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刚才我跟赵部长聊天,他跟我说,咱们这个每个村都有市民学校,这个就是农村社会管理条件改善的一个方面。这是一个背景,就是说我们国家农业农村的发展,当然我们还有困难。
2.农业农村发展面临三大挑战
回过头来看,应该说这10年对于全国来讲,农业农村的发展是一个转折性的,有一个转折性的变化。这是一个大的背景。那么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还应该看到,我们整个农业农村的发展还面临着三个方面大的挑战:
(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第一个方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任务艰巨。什么意思?我们要保障我们这13.5亿人吃饭,要保证吃得饱,要保证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各种供给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中央一号文件谈到了:“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产品需求总量刚性增长,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农业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
这都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现在“农业生产成本在上升”,成本在上升包括我们农药、种子、化肥、人工、土地的流转费用都在上升。我们现在雇一个工得多少钱啊。我们部里面曾经做过一项研究,最近六七的时间,2003年到2010年,小麦、玉米、稻谷的平均种植成本都是上升了80%左右,79%、81%、85%,大体上都是这个数,接近增了一倍成本。
“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为什么有些产品要大量的进口?有些产品可能有一些供过于求,这是结构性矛盾,总量差不多平衡,最明显的就是大豆,每年5000多万吨都需要进口,国际市场上大豆一半都让中国人买了,60%多都让我们买了。因为我们自己生产不出来,生产不出那么多来。我们一年自产1400万吨,然后再进口5800万吨,再加上200多万吨油倒回去,反正我们大概一年8000万吨大豆是需要的。这是结构性矛盾,这跟消费有关系。
另外“需求的总量刚性增长”,这是什么?因为人口在增加,不可能需求往下减。
“消费结构”在变化,这个结构在变化是什么意思?过去吃饱了就行了,但是现在要吃得好,不能光吃粮食,肉、蛋、奶、油料、蔬菜、水果、水产,什么都不能缺。所以消费结构也在变化。
另外一方面,人口结构也在变化。按照统计局的数,我们现在城市化率51.7%,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的人口。可以分析,这51%多里面包含了我们1.5亿的农民工,他虽然不是城市户口,但是他在城里工作,他在城里打工。对农产品来讲,过去他是种粮食的,自己生产粮食自己吃,现在他买粮食吃。也就是说我们人口当中,吃商品粮的人要比原来多多了,是这么一个概念。还有就是进口那么多大豆,就是油不够,我们自己生产的油不够。
我们1978年的时候,30多年前,全国人均平均才5斤油料,还不是油,是油料。5斤油料,假设是5斤大豆,按照出油率20%算,大豆没有那么高,17%的出油率,按照20%算,也就是人均1斤油,也就这个水平。我们到现在是人均24公斤油料,消费涨了5倍。这导致了什么?我们对外依存度明显增强,就是说我们完全凭借自己的土地,我们自己的水,满足不了我们13.5亿国民对于食品的需求,需要进口,需要国际市场。刚才说了,大豆一年5800万吨,2012年是5838万吨。再加上去年纯进口的粮食是1390万吨,这里面玉米、稻谷、小麦都有。当然有的是因为价格的问题,有的是因为品种的问题,有的是因为成本,比如说运输的成本,比如说玉米,玉米都得从东北运,运到南方,成本可能比进口的还要高。这些都有。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这个需求还是挺大的,进口量还是挺大的。
包括我们有一些产品,比如说糖料不够,我们的牛奶不够,每年都从新西兰进干牛奶百万吨,糖料生产也不够吃,等等。除了油籽作物,我们一些大宗农产品也都有一些不够。这是一方面。虽然我们连续九年增产,基本平衡,我们得有这种忧患的意识,我们这种平衡是非常脆弱的。因为什么?因为我们国家的农业资源匮乏,土地太少,耕地太少,因为我们国家的水资源太少,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什么国家说要保护耕地?我们的耕地水平,我们全国的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2%。我们人均一亩多一点,世界平均水平是4亩,我们只有1亩。世界平均人均水资源地表水8000立方米,我们国家人均只有2200多立方米。而且这2200立方米的水多数还在南方。北方是60%的耕地,30%的水,南方是30%的耕地,60%的水。所以我们农业资源的情况是非常严峻的。我们在各种各样的场合都反复讲。
为什么说要爱惜农业资源,为什么说任务艰巨呢?有的人就讲说不够就进口,去买。问题是你买谁的?我们要缺20%的话就是1亿吨粮食,全世界一年能够交易的粮食就2亿吨,国际市场就2亿吨,2亿多点,2.2亿、2.3亿,也就这样。大豆你可以买,那么多粮食,而且你一买价格就上涨。对于这个任务,对于这个重要农产品供求平衡的形势,应该说还是很严峻的。为什么中央老讲“脆弱”“平衡”、“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等等,这些东西因为我们国家太缺了。我因为工作关系跑过的国家多,人家很小的国家,农业很好,没有这么紧,没有像我们这么紧巴。这是一个挑战。
(2)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再一个挑战,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这是一个大的问题。因为农业劳动,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一家一个农户的状态也在发生变化。农业的兼业化,要么打份工,农忙的时候来照顾照顾,或者把老人留在家里种地,农忙的时候再回来,总之它在变化。村庄的空心化,当然我们北京郊区可能不是那么明显。在我们传统农区,在大片地区里面,这个现象挺明显的,年轻人都走了,村庄里都是老人、妇女、孩子,光留守儿童4700多万,留守妇女几千万。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明显。农民的利益诉求也多元化。所以农村社会的结构在发生变化,城市和城乡发展融合的趋势也在发生变化,总之是在转型变化之中,所以需要我们加强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3)缩小城乡差距
第三个挑战,缩小城乡差距。我们收入配差距,城市和乡村还是有明显的差距。农民收入7917元,这是一个很高的年份。但是同时期城镇居民的收入一般都在24000多元,接近于3:1的比例,总体上讲是3:1的比例。缩小城乡差距,而且中央的文件里面明确提到,“农业资源要素流失加快”,实际上指什么?就是指农村的土地。农村土地的资源流失在加速。所以要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的机制更为迫切。刚才赵部长跟我讲,咱们所在的这个楼,这片地,1994年盖的这个楼,到现在10年,10年前和10年后,这个要素价格是在上升的,要素价格是在变化的。如果城乡之间要平等交换的话,为什么我们说盖不起了呢?就是要求平等交换了。那个时候的价格跟现在的价格差别太大了,因为它在变化。
这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我们国家现阶段农业农村面临的挑战,归纳了这么三点。这个刚才讲到了,对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高的一个情况,这是我们净进口的一个情况,数据大家不用记,有这个概念就行了。比如说我们现在全国的耕地面积18.26亿亩,这是国土部门统计的,作物播种面积是23.5亿亩。乘上复种指数,有的地方一块地种两季,这么种的话,我们播种面积,其中粮食是16.5亿亩左右,还有7亿亩蔬菜,还有其他的一些,蔬菜、水果加在一起是23.5亿亩,不到24亿亩的播种面积。那么我们又进口,比如说一年进口5800多万吨大豆,320万吨棉花,再加上800万吨植物油,折合成油籽作物。把它折算回去,等于我们用了国外大概7亿亩的地,就是进口的这些资源,我们自己种还得7亿亩。所以就是这么一个局面。这是成本的情况。这是第一部分,我把这个背景情况谈了谈,而且把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来的挑战讲了一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