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需要怎样的社会力量(2)

救灾需要怎样的社会力量(2)

摘要:公众都希望这次救援表现能胜于汶川,我们也确实看到了变化,但也要看到救援尚有一些不足的现实。为此,至少可以做几方面工作:  首先,要协助各类专业力量的能力提升,如社会工作队伍的建设、心理援助能力的提高等等。

生命救援和生存物品的获取,这是生存需要。其中,前者主要由民众自救、军队和消防的救援组成,当然民间组织和爱心人士也应积极参与,各尽所能。

安全需要,包括舒缓恐怖感。这主要依赖于自我恢复,也需要外来专业援助,包括心理学和社会工作,但应该由真正的专业人士担任。仅有爱心是不够的,也不能打着专业旗号干非专业的事情,这反而会伤害民众。

归属和爱的需要。如何协助民众重新获得亲情、友情等,重建社会场境(如建立安置点、在应对灾害中建成若干团队等),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这项工作可以由社会工作者协助进行。

尊重需要。要鼓励受灾民众自助互助,体现责任,恢复自信。

当然,还有自我实现需要,在应对问题过程中协助受灾民众获得某些成长。如,怎样直面困境,如何灾后发展,等等。

上述需要呼应不同的救援组织,也有时间顺序。灾区民众自救是首要的,也最关键。自己总是最靠得住的。其余就涉及外来救援,有物质层面的力量、心理力量、社会工作力量等等。这些力量呼应不同需要,目标一致,功能互补。可以建立若干整合集团,成为一个系统,内有制度和机制,效能会高许多。而且,针对不同灾害,需要不同集团。

解放观点:针对您提到的这些问题,如何在现有的经验和资源上进行整合?

顾东辉:一切以现实为基础。目前,在某些方面已有良好基础,如医疗队伍反应就很迅速,消防、军队的应对也同样如此。至于民间力量,整体战斗力还需提高。现在,我们需要整体思考和系统考量的是:灾害发生后,民众有哪些需求?其中哪些是基础、必需和紧急的。面对这些需求,哪些可以依托灾区民众自己解决,哪些需要协助解决,哪些是需要外援的。外援应该涉及什么队伍,这些队伍目前能力如何,不同力量如何统筹?这个系统的内部结构、不同板块间的协同互动机制等,都需要好好研究谋划。

解放观点:要形成这样的整合应对集团,目前我们面临的主要难题是什么?

顾东辉: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思考不多。首先要有这个理念,理念决定行动,且时不我待。中国是各类灾害多发的国家,提高整体应对的战斗力和专业性很有必要。为此,至少可以做几方面工作:

首先,要协助各类专业力量的能力提升,如社会工作队伍的建设、心理援助能力的提高等等。到底需要哪些队伍,还应该仔细研究。这些队伍可以用在灾后,也可以在平时发挥作用。而且,从某种意义而言,他们在平时应该发挥更多的正面功能。政府作为最大的资源拥有者和分配者,要培育和协助这些组织成长。他们是政府的伙伴。

第二,要思考整合应对集团方方面面的工作。从主体、对象、伦理、目标、方法统筹思考,其中涉及责任、资源、实务等多个要素。然后,要进行队伍组建,要有方案思路,进行可操作的模拟。这可以在电脑上进行,可以不断调整参数或变量,成本也较低。当然,如果出现实际灾情,可以让这类集团多参与,在过程中梳理总结。

从整个过程看,涉及需求评估、方案制订、计划推行、总结评估等环节。这项工作很复杂,但很重要,应该积极思考,并有所行动。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