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3)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3)

做好合理定位科学规划 推动高等教育特色发展

特色发展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教育部去年发布的《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762所(其中普通高校2409所)。我国高校在数量上如此众多,并且每所高校的实际情况都各有不同,甚至是千差万别,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都办成同一类型、同一层次和同一模式,即使是最优秀的大学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面面俱佳。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发挥比较优势,注重特色发展。

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实现特色发展,并不是要否定教育布局的均衡性和高校发展的共通性,而是要求各类高校在全面抓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从既有的资源条件出发,结合自身的历史传统和办学特色,实事求是地对当前和未来的发展进行合理定位、科学规划,做到扬长避短、特色鲜明,努力在办学理念、发展模式和工作重心等方面办出“不一样”的特色。例如,在学校发展特别是学科建设方面,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先为有后为”;在致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方面,既要坚持全面履行高校的四大基本职能,又要做到有所侧重、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在凝练大学精神、建设校园文化方面,既要有共同的核心价值,也要有自己的鲜明个性。

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孕育、生长、积淀、发展起来的,不会因人员构成、办学环境的变化而轻易改变。这就应当认真总结和凝练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的价值理念、人文精神、校风学风,不仅要秉承并弘扬这些特色传统,而且要善于运用这些特色传统来熏陶和培养学生、凝聚和激励人心。

对于有着94年历史积淀的南开大学而言,要突出特色主题、推动科学发展,就要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校训中凝练的文化特质,坚持爱国道路、光大“公能”品格和弘扬青春精神,以“公能”为育人之本,以创新为办学之魂;就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实施“公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公”之志向、“公”之操守、“公”之襟怀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要探索“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南开育人模式,切实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这三者的协调发展;就要弘扬“日新月异”的创新理念,以创新增强办学活力,以创新推动改革发展,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有利于创新成果涌现的具有南开特色的教学科研环境。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