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5)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5)

多维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推动高等教育的开放发展

开放发展是全球化时代条件下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所谓开放发展,就是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组织管理要从固化、封闭、分割的模式向流动、开放、协同的模式转变,从而使各类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从孤立、分散的状态走向汇聚、融合。因此,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开放发展,必须全方位地推动高校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行业、区域地方以及面向世界的协作交流。

高校在立足国内开展校校、校所、校企、校地之间的协同合作的同时,还要面向世界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能否积极主动地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体现了一所高校在教学科研和组织管理方面的能力水平,也决定着一所高校未来可能达到的高度和可能产生的影响。高校只有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才能加快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同时最大限度地盘活已有教育资源并实现资源的不断更新和持续扩大,从而在开放交流、融合创新中不断向世界一流目标迈进。

一是要增强国际化办学的主动性。高校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不断提升国际交流合作的层次,进一步密切与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的往来,主动在广阔的国际舞台寻求更多的发展机遇。

二是要注重拓宽国际化办学的维度。国际化不是单向度的,更不是“拿来主义”,而是多向度结合的互动发展。不仅要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也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本土人才和知华友华的国际人士,更要面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和中国话语,不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是在国际化办学中既要主动放眼世界,又要不忘立足中国,既要拥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又要具备深邃的本土意识。为此,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以高度的自觉和自信,努力做到借鉴性吸收和创造性转化,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触类旁通、取舍扬弃,避免盲目地照搬照抄或不加鉴别地削足适履。

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推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制度所具有的规范性、根本性、稳定性、长期性特点,决定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在推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保障性作用。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对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在改革发展中深入推进,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逐步理顺,高校法人地位得到落实,办学自主权持续扩大。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更加注重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推动各高校的依法自主办学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