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沧桑》观后感—自我革命方能走向阳光

《正道沧桑》观后感—自我革命方能走向阳光

摘要:我们党要经受考验、化解危险,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否定观,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观《哲人转身》的启迪

我们党要经受考验、化解危险,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否定观,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最关键的也是要靠马克思主义的否定观,保持清醒头脑,保持忧患意识,以与时俱进、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不断进取。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客观现实性所决定,“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行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车尔尼雪夫斯基语)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大至一个阶级、一个社会集团,小至一个单位、一个人,均不可能完全避免发生认识上或行动上的某些失误,并由此造成实践上付出一定的代价。然而,在错误、失误乃至失败面前,是固执己见、在错误之路上越走越远?还是公开放弃错误、以敢于革自己的“命”的勇气,毅然朝着正确方向“转身”呢?毋庸置疑,人类社会进步期待着后者。这里既体现了一种“有奋斗就有牺牲”的正确代价意识,又张扬着一种“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进取精神。《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之《哲人转身》中的马克思,堪称榜样。

19世纪初的德国,处于革命风暴的中心,又富有深厚的哲学色彩。进步的普鲁士青年,都深受“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在柏林大学学习法律的马克思,曾是青年黑格尔派的中坚组织“博士俱乐部”中最年轻的成员。他以黑格尔的辩证法为武器,批判宗教和普鲁士封建统治,很快成了核心人物,被誉为“思想宝库”和“思想工厂”。在给父亲的一封信中,他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这样我就必须怀着我的良知重新投入她的怀抱。”

然而,在理论研究与现实斗争的结合中,马克思愈来愈发现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缺陷,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他正式宣告向自己曾经的“老师”——青年黑格尔派“告别”。在这篇文章中,人们多次看到了在日后颇为熟悉的四个字:“无产阶级”。此时,她刚刚登上政治舞台,但作用却是颠覆性的。

1843年初,马克思开始接近费尔巴哈转向唯物主义。他曾经对费尔巴哈“自然唯物主义”作过高度评价,并自觉沿着费尔巴哈开辟的德国唯物主义道路前行。但是,随着经常接触工人、时刻感受革命斗争实践的洗礼,马克思很快又用批判的眼光来否定自己的选择,特别是由激进的民主主义立场转变到无产阶级立场上以后,哲学上的批判、改造和创新工作,就成了马克思和其战友恩格斯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当看到费尔巴哈哲学的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缺陷日渐影响和束缚无产阶级的斗争,导致革命斗争的畸形发展时,他毅然把扬弃德国古典哲学、创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了自己的担当。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鲜明地把批判的炮口对准了自己曾经崇拜的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以此为标志,马克思从青年黑格尔派、费尔巴哈追随者,最终走向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伟大“转身”。

英国科学家利斯特说:“我能想象到的人的最高尚的行为,除了传播真理外,就是公开放弃错误。”公开放弃错误,之所以成为一种最令人敬仰的高尚,这是因为:其一,认识真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主客观之间矛盾的存在,客观事物的错综复杂,人们的主观认识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因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不一致,而产生思想错误甚至付出一定的代价,它是正常的、在所难免的,不管多么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都概莫能外。其二,真理和谬误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两者比较而存在,有比较才能有鉴别,错误为正确提供了参照。正如东汉王充所说:“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两论相订(争论),是非乃知。”其三,认识并承认错误,为真理的探索树起了一块“此路不通”的路标,既表明真理尚未到手,又在一定程度上廓清或逼近了走向真理的通道,从反面展示了真理的可能方向和内容,为真理的探索提供了逆向思维的思想材料。马克思、恩格斯正是以自我革新的勇气,扬弃了德国古典哲学,才创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可以说,没有自我否定和自我革命精神,马克思包括他的战友恩格斯,都不可能实现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伟大“转身”。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