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印关系的若干思考(5)

核心提示:印度和中国的关系很特殊,涉及到国家关系的所有状态。而且中印关系有国际因素,有地区因素,有双边因素。在国际关系中,高政治就是领土、主权、外交关系,低政治就是经济合作、人员往来等。显然,中印在高政治领域处于冲突、竞争状态,在低政治领域是属于协调、合作状态。

事实上,印度干了什么?一是印度加强了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连接,到东南亚去进行了一些活动。二是加强与地区大国的互动,比如说和日本。三是在地区关键问题上,印度表达积极姿态。在南海问题上它有态度,在东海问题上它也有态度,此外什么都不干。

考虑印度对于中国的影响的时候,长期的影响我们前面讲过了,近期内印度在亚太地区的影响我们要看到,印度到亚洲了,到南海了,那么中国的态度可以是不能容忍印度介入南海事务,但这个态度的问题在于,把印度排斥出去之后,南海问题解决了吗?南海问题还在那里,还要解决与日本、菲律宾、越南和美国的关系。另一种态度是接受印度,接受印度也没有什么损失。因为印度的能力有限,造不成太大影响,中国还是要跟南海沿岸的国家去解决问题。

现阶段而言,中国最重要的事情,是在国际层面中增大合作;在地区层面去协调,避免卷入非直接相关的冲突;在双边层面主要是防止冲突,管理中印关系比发展中印关系要重要。我们一直在说“管好”,但我们要改变一个思维方式。过去我们认为没事就叫“管好”,所以我约束我的行为,我调整我的立场,我不去给你惹麻烦,这就是所谓的“管好”。我们把两个概念给搞混淆了,安静不等于稳定,管理好不等于不出事,有的时候惹出点麻烦来,是管理对外关系非常有效的手段。以南海为例。自黄岩岛事件以来,我们在南海的问题跌宕起伏、层出不穷。如果说以平静作为衡量政策的标尺的话,那么过去这一年,我们的南海政策是相当糟糕的。但我们从实效上来看,这一年的南海政策中,我们有相当大收益。最明显的一点是,我们恢复了对黄岩岛水域的实控,而且没开枪。另外,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树立了言必行、行必果的形象。我们把信号释放得很明确,不要越线,否则我们将采取必要行动。我们要看到,我们释放信号的时候,别的国家一定会反弹,如果我们遏止住反弹,它们就接受我们的行为规则。

我们现在跟印度之间也是这样。如果我们总是希望不同印度争吵,每一次都退让,终有一天我们将退无可退。中国处理印度问题也好,还是处理周边国家关系问题也好,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寻求稳定。以后中国要做的事情,就是谁跟中国捣乱,谁就得支付成本。

我们对外策略的重新反思是,我们现在是一个大国,我们是有权重的,我们要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释放出准确的信号来防止误判。利益上的冲突是没有办法的,我们现在吃亏就吃在太多所谓误判。实际上是有话不肯说清楚。中印关系的症结,其实在于双方对对方的想法和对自己的想法是不一样的,两个人面对面,其实是四个人,就是说我眼中的我,我眼中的你,你眼中的我,你眼中的你,这四个人绝对是不一样的。中印两国作为大国,其实只要把话说明白,很多事情是可以安排的。比如说联合国安理会的问题,我们现在是支持印度扩大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然后就没下文了。我们应该说清楚,中国支持印度取得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条件是解决领土问题,你把我的土地还给我就支持你。这就把可逆的要求变成不可逆的要求。对于这个条件,印度肯定不会同意,既然不同意,我们也只能说对不起,出于中国的国家利益我没法支持你。这样话就说明白了。我们现在是既不愿意得罪印度,又不愿意许诺给印度,结果最终还是得罪印度。

中国的外交策略没有问题,但行动上有太多的短处,这是一个技巧问题。中国的问题就在于,太不愿意言利。不过,我们注意到一个令人欣喜的变化,习主席在博鳌论坛上强调,中国将继续妥善处理同有关国家的分歧和摩擦,在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努力维护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和地区的和平稳定大局。这意味着我们的利益边界很清楚,主权、领土和国家安全是不能交易的,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进行谈判。所以我想对于印度也是一样,要跟印度说明白,我们的边界在哪儿。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