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在全球化进程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名片,是特定群体历史积淀和时代创造的结晶。它通过影响和感召能够激发人们文化意识形态的潜力,从而形成一种磁极效应。文化产业就是将这些本就充盈着吸纳力的文化元素制作成产品和服务,巧妙地运用文化本身的要素特质,通过营销实现其经济价值。在这一过程中,使更广泛的群体产生文化共鸣,达成文化渗透,通过拓宽文化的传播范围实现文化认同、促进文化繁荣。基于此,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极其注重发展文化产业,传播文化影响,塑造文化强国。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肩负着传播本地区文化意识形态的使命,而且成为一个地区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应该看到,文化产业不仅是一种文化形态,更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作为一种产业,它在弘扬文化成果的同时,更注重追求相应的、甚至溢出的经济价值。发展文化产业,除了要研究文化的内涵,更要把文化产业放在经济学的维度里进行深入思考。
文化产业的边际成本低
“边际”这一经济学术语清晰地道出了当前文化产业全球化浪潮的真谛。文化产业尤其是影视娱乐、动漫游戏等产业,其显著特点是初期智力、资本投入力度大,等作品完成,进入复制销售期,其成本随销售量增加而显著下降,边际成本低。从发展的角度讲,未来长久的低成本对于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都有巨大的影响力。事实上,一些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占 GDP的 18%,意大利则高达25%,日、韩等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如火如荼。
然而,事情总有另外一面。文化产业是以消费者心理需求为导向的市场行为,对文化产业所制造出的产品的评判不是以文化内涵为标准,而是以市场认可度为标准。文化产品的开发——无论是无形的知识产权还是有形的景区、馆园建设——初期都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而回报如何与其前期投入并没有必然联系,最终的收益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文化产业虽然后期追加成本较低,但看似一本万利的高收益领域,也可能成为血本无归的赔钱买卖。
因此,不能只看到那些成功模式的高收益,也要看到无数失败案例的高风险。发展文化产业要充分认清市场取向,谨慎为之,不可一哄而上。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