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探寻避孕药“喂大”食物(4)

【案例】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探寻避孕药“喂大”食物(4)

有些“说法”里的避孕药其实指的是雄激素

在许多的报道中,都提到“避孕药”甲基睾丸酮(又被称为甲睾酮或者甲基睾丸素)被用到了罗非鱼、甲鱼、蟹和虾的养殖中。其中,这种物质如其名,根本不是避孕药,而是雄激素。其机理是,这些用雄激素把母的催成公的,公的个头大,好卖。甲基睾丸酮对妇女可能会引起类似早孕的反应及乳房胀、不规则出血等;大剂量应用影响肝脏功能;孕妇有女胎男性化和畸胎发生,容易引起新生儿溶血及黄疸。这种性激素在水产养殖中是被禁止的,那么,实际中又如何?

1.甲鱼:会提高死亡率,得不偿失。

有专门的科技人员曾经做过实验,结果发现,虽然甲基睾丸酮能够让甲鱼暂时快速生长,但是这样做会提高甲鱼死亡率,并且甲鱼后期生长会减慢,还有遗传给下一代的危险。总结起来得不偿失。

2.虾、蟹:甲基睾丸素对甲壳类动物没用。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水产养殖室主任周鑫曾经做过实验,结果发现这类雄激素对虾、蟹这样的甲壳类动物没用(编者注:甲鱼属于另一科目),这个道理与前文提到的避孕药用于虾、蟹一样。

3.罗非鱼:有的品种雄性率已经很高,根本就用不上药。

让罗非鱼雌雄转换,雌性罗非鱼变成更为大条的雄性罗非鱼确实可行,在1978年就已经有中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而中国罗非鱼占了世界50%的产量。不过,有科研人员指出,不断选种优化的罗非鱼雄性率达97%到98%,根本就不用什么药再来干扰。

但是,我们也发现,在2009月的《南方农业报》上有一则报道,其中提到吉富品系的罗非鱼一般都用性激素来变性、催肥。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许多报道中专家都表示甲基睾丸酮很贵,但是我们查阅商务网站的信息发现,这种物质的报价有高有低,并且有食品安全部门曾经在鱼中检出这类物质,所以价格因素在此不做考量。

其实,动物类养殖最让人担心的是抗生素滥用

有媒体在报道避孕药养殖水产品的时候,也一并报道了抗生素在水产业滥用的情况,前者只是据说,后者则采访比较扎实。事实上,抗生素不仅在水产养殖业,在我国的整个养殖业中都滥用。

水产老板日前对记者的一句让人无法考证具体数据的话让人震惊:“人工养殖海鲜几乎都有抗生素,避孕药每周都要喂给鱼一到两次。”“不过请记住,它们可不是按片吃避孕的,是按公斤吃的。”他补充说。

据某广东某大型养殖业主透露,海水养殖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育苗、养殖和加工。由于病害和养殖密度过大造成的水体问题,抗生素的添加是必须的。而避孕药这一发明了50余年的人类史上的杰作则在这个新用途上发挥了新作用。“由于激素的作用,鱼更加膘肥体美”。

药物的来源及其便利,养殖厂一般都和药厂有联系。一个电话,可以让相当于一个小城市“计划生育”的避孕药用量,投放到一片养鱼的池塘边,或者是养猪的养殖场。

分析者说,医药流通监管严格,或许是斩断食品安全危害的主径之一。

巨大的需求

据了解,自从1960年开始使用,目前世界上采用避孕药进行避孕的妇女约有7500万。但是人类使用是以“克”来计算的。

事实上,雌激素可做兽药甚至添加到饲料中使用,中国人不是始作俑者。有专家说,很多发达国家在乳业中也使用激素,不同的是,发达国家多有一套严格而科学的监督体系,而我国则缺这一体系。

专家称,养猪业和水产养殖业拿着为人类谋福的避孕药和抗生素,来提高产量和观感,最终又危害了人类健康,的确是对药物的一种讽刺。

据了解,目前农业部只批准了两种雌激素作为兽药使用,分别是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激素,都是牛体内正常含有的激素。

尽管国内2001年年底颁布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企业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不得直接添加兽药和其他禁用药品,但借此为产品美容的事件,却成为很多业主的选择。据中国农业大学何计国介绍,随着现代化工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广泛运用,无论是反季节水果和蔬菜,还是鸡鸭鱼肉,都有激素的身影。牛肉为了追求肥瘦相间的品质和口感,用了雌激素后,视觉和口感都有所提升;为了追求产量和效率,会在鸡饲料中违禁添加激素,使鸡长得快、长得大;而为了让鱼不产卵,多长肉,甚至给鱼喂含有类固醇激素(即避孕药)的饲料,使它变得体肥膘美。而那些个大鲜艳的反季节蔬菜水果,可能也正是植物生长激素的功劳,例如乙烯利被用于催熟,赤霉素被用于膨大。

据了解,我国抗生素一半用于临床,一半用于畜牧养殖业,专家推算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其中有9.7万吨抗生素用于畜牧养殖业,占年总产量的46.1%。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