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会学重建20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
中国社会学从1979年开始重建,至今正好20年,这20年可以说是中国自有社会学以来最有生机、最为繁荣、、发展最快、最有成就的20年。20年前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学需要赶快补课"的任务,现在可以说:已经基本实现了,社会学正在成为社会科学总门类中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和欢迎的一门学科。同一切新生事物一样,社会学在这恢复重建的20年中,也经历了起伏和波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1979年到1985年,社会学重建后的头几年,开局很好,很快就打开了局面,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好势头,只5-6年功夫,全国就在11所高校建起了社会学系和社会学专业;自1986年到1991年,高校建立社会学系的工作几乎停滞了,有些院校自发建起了,也迟迟得不到批准而不能正式招生,1990年还因为一个教育部门的负责人批评社会学是"敏感学科",迫令全国社会学专业停招一年学生。那几年,社会学对外合作交流也受到限制。1992年以后,社会学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每年都有新的社会学系和社会学专业建立,队伍迅速扩大,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也大量涌现,成就更加显著。
社会学是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而恢复重建的一门学科,国家经济社会现代化事业发展的实践对社会学的需求,是社会学发展和繁荣的原动力。2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突飞猛进,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迁,中国社会学也就在这样好的历史条件下成长发展起来,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
第一、建立了一支专业队伍,确立了社会学作为重要学科的学术地位。
社会学要"补课",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组建队伍、培养人才,开展社会学学科的基本建设。在创业之初,身负重建大任的费孝通教授提出了要建设一个学科必须具备"五脏六腑"的计划。五脏是指:要有学会、专业研究机构、教学机构、图书资料中心和杂志社及出版社;六腑是指社会学系至少要开设六门基本课程:社会学根概论、社会调查方法、社会心理学、经济社会学、比较社会学和西方社会学理论。有了这"五脏六腑",社会学的戏台就可说是搭起来了,就可以演出雄壮威武的好戏来。
(1)社会学研究机构的成立和建设
1979年3月,专业社会学研究会建立后,就着手招兵买马,组建社会学所和专业队伍经过近一年的筹措,经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于1980年1月8日宣告成立。这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的社会学研究所,首任所长是费孝通,副所长王康,党委书记陈道,顾问赵范。全所科研和工作人员共20余人。随后,中国社会学研究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便着手开展社会学人才的培养工作,于1980年4月,组织举办了第一期社会学讲习班,吸收各地有志于从事社会学研究和教学的中青年参加,聘请美国和香港的社会学家以及国内的学者们来讲课;1981年和1982年,又先后在北京、武汉举办了两期社会学讲习班,三次讲习班共有120多人参加听课和学习,为各地培养了社会学研究和教学骨干,现在各地的社会学所所长、副所长,各高校社会学系系主任和副主任,基本上都是讲习班的成员,大约有一半后来成了社会学教授和研究员。
1981年11月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成立社会学研究所,1982年3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社会学研究室,1983年,天津、四川、湖南、甘肃等省市的社科院分别建立了社会学研究所,1984年4月上海社科院正式成立社会学人口学研究所,同年山东、贵州、湖北、陕西、辽宁等省的社科院相继建立了社会学研究所。1985年以后,吉林、河南、福建、宁夏等省区也陆续建立了社会学研究所。
1985年3月,北京大学成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以后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都先后成立社会学研究所或社会心理研究所。1988年民政部成立社会保障与社会进步研究所,以后,公安部成立社会问题研究所,国家计委成立社会发展研究所。到1998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除了西藏、青海等省区外,都在社科院里建立了社会学研究所,有些省会城市如哈尔滨、武汉、广州、南京等大城市都建立了社会学研究所,加上各大学和国家有关部门建立的社会学研究所,全国已有各类社会学研究所40多个,已经形成了一支相当规模的社会学专业研究队伍。这些社会学研究所,多则近百人,少则10多人,也有5-6人的,主要从事社会学理论和应用研究。近20年来,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完成了一大批国家和省市设定的研究课题,开展了对外的合作和交流,都有相当丰硕的成果。
(2)高等院校社会学系和专业的设立和发展
社会学研究和教学人才严重短缺,是1979年我国社会学重建所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也是最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应急,开头几年办了培训班,这样的培训班对启动我国社会学研究和教学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这种速成办法却无法解决社会学人才的长期供应和需求问题。在高校设立社会学系和社会学专业,招收社会学本科学生和研究生,提到了中国社会学重建的重要议程上来,这也是中国社会学迈向长期发展和繁荣的制度化保证。
1980年夏天,上海大学(原是复旦分校)成立了我国恢复社会学以后的第一个社会学系。同年秋,南开大学成立社会学系,并在教育部和中国社会学研究会的支持下开办了社会学专修班,从各大学选了一批二三年级的哲学、历史和经济等系的学生,对他们进行社会学专业培训。以后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还开办了多次研究生班,进行正规的教学,为各地培养了一批专业骨干。1981年中山大学设立社会学系,1982年北京大学重建社会学系。随后许多大学开设了社会学系或社会学专业,如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大学等等,到1985年全国已有11所高校建立了社会学系,在校本科生800多人,研究生近200人;1986年以后有一些滞缓;1992年以后,清华大学组建了哲学社会学系、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农业大学组建了农村社会学系,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兰州大学、云南大学、南京交通大学、西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等都相继建立了社会学系,有的是新组建的,有的是在历史系或马列主义教研室等基础上改建的。现在除了内蒙、河北、山西、江西和几个边疆省区外,各省市都在大学里建立了社会学系或专业,像湖北、江苏等省已有5-6所院校建立了社会学系。到1998年,全国已有40所高等院校建立了社会学系和专业。或社会工作系和专业。全国已有20个培养社会学硕士。研究生点,5个博士研究生点,(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和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还有三个博士后流动站。(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中国人民大学)在校本科生3000多人,研究生约400人。此外,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校、成人高校、军事院校、政法院校、工青妇院校、民政院校以至医学院校和体育院校都纷纷设立社会学教研室,或开设社会学或社会工作课程。1985年中国社会学会等单位联合成立中国社会学函授大学,通过函授大学先后培养了约4万名学生。
随着教学队伍的不断壮大,社会学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宽,所有课程都是由我们社会学系和本校的教员自己授课。课程设置从残缺不齐向系统而完善的课程设置转变,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学学科建设的巨大成就。从教材的编写水平和种类上也得到明显的体现,1982年为适应教学需要,费孝通教授亲自主持,动员一批社会学教学研究人员编写了一本《社会学概论》,后来各校各研究所甚至个人都编写社会学概论或原理,至于其他社会学课程的教材,为适应教学的需要也源源不断地编写出来,如《社会学调查方法》、《社会统计概论》、《社会工作》、《中国社会学史》、《西方社会学史》、《中国农村社会学》、《社会保障》、《城乡社区发展》、《社会行政和社会管理》、《社会指标体系》、《组织社会学》、《科学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文化社会学》、《家庭社会学》、《老年社会学》、《人口社会学》、《法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等等,已经初步满足了当前的社会学教学和传播的需要,现在有关方面正在编辑出版社会学专业方面的重要文献。当然这方面的工作还在继续进行,将会越来越完善,水平会越来越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