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社会学五十年(9)

新中国社会学五十年(9)

7、科技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

科技在本世纪各国的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在最近的20年时间里,科技的作用更加明显,各国已经看到在当今国际竞争中胜败的决定因素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科技实力的较量。科技的发展不仅仅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实力,而且也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社会交往方式以及社会结构。为此,社会学纷纷开展有科技带动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研究。虽然我国的科技发展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科技的发展已经无时无刻不再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现实,比如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在我们的社会中产生了立杠见影的效果,仅仅在三、四年前我国的网民还寥寥无几,但是到今天已经发展到200多万之众。我国政府已经把科教兴国定为基本国策,给予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科技究竟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什么?如何促进科技发展?如何防止科技的副作用?科技使社会结构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等等问题,不是科技本身所能解决和回答得了的。这迫切需要社会学介入对这些问题研究。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社会学对这些的问题的研究还是相当薄弱的,当我国经济学界在热谈知识经济的时候,我国社会学界基本上还是没有什么声音,这种状况不但不利于着力关注社会现实研究的社会学自身的发展,而且更不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如果社会学不能关注社会的最新变化和发展,那么作为一门学科,它就有可能面临生存的危险,当然这种危险显然也不利于社会发展。

我国现实社会向社会学提出的研究任务不限于以上几个方面,确切地说,我国社会处在如此激烈和快速的变化之中,对社会学提出的研究课题那是非常之多的,难以穷尽。这为我国社会学提供了一个大有可为的广阔研究空间。展望未来,我国社会学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将会迎来更大发展的时代,也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学科地位上将有可能成为综合研究我国社会变迁的一门大学科,在学术建设上将越来越趋向规范化,同时在国际学术关系上通过提高本土化水平的过程,增强了国际学术对话的能力,期望在不远的将来诞生中国自己的社会学流派,以至在国际社会学发展中发挥一定的话语主导作用。

首先,我国现代化建设给我国社会学向大学科方向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尽管社会学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到目前只有160多年的时间,但是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相比,它的成长却是相当的迅速,以至目前在西方一些国家,成了一门从业人员仅次于经济学的很重要的社会科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社会学的诞生和发展与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息息相关,是在理解和研究现代化的过程中得以不断成长起来的,反过来可以说它是现代化这块沃土上长成的一棵大树。我国社会学自恢复重建至今,还只有20年,但是其发展势头却是相当地快的,且不说学科建设成就,就拿社会对它的认识而言,现在已经开始超出许多老学科,成为社会各界所不断提起的一门学科,这也是由于它的关注和研究与我国现代化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

与现代化相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现代性,尽管人们对现代性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也没有明确的具体界定,但是它的一些主要特点却是被人们所认同的,如社会的多变性、变化的快速性、复杂性、难以预料性等等。现代性的存在在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多样选择的同时,也给人们秩序以及社会稳定的认识造成严重冲击,不仅如此,还对社会秩序造成冲击,带来各种各样的张力、矛盾和整合问题。社会学正是力图通过对现代性的解读,使人们把握变迁的现实和现实的变迁以及由此相随的社会秩序和稳定问题。所以,社会学赢得了人们的需要,也提供了认识社会的钥匙,因而获得了迅速发展。我国现代化建设同样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现代性问题,而且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背景不同,我国的现代化不但面临着发达国家现代化后所存在的外部压力,而且也存在着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压力,在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平衡、公平与效益、变迁与稳定、竞争与就业、城市与乡村等各种关系。显然,社会学对这些关系的研究具有许多优势,比如整体性优势、系统性优势等,但是我国社会学研究还没有完全胜任现实的要求,今后的研究在不断开拓研究领域的同时,还要拓宽宏观研究视野,加强对分支学科的统合能力,使我国社会学成为一门大学科。

其次,大学科地位的确立除了巨大的现实需求外,还有赖于我国社会学自身学术建设,特别是有赖于学术研究规范化水平的提高。虽然规范化是一个比较含糊的概念,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但是至少要体现学科的本体论和方法论特征(美国科学哲学家拉盖.劳丹的观点,按另一位美国科学哲学家科恩的看法,那就是要有自己的范式),具体到社会学这门学科上来,应该包括这样几方面:第一,应在社会学学科的前后传承的关系中确定要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经验问题,按流行的话语,那就是要树立学术问题意识。"科学中形成的问题必须放在整个学科探索事业的背景中才能被理解。"(H.西蒙的话)[2]这要求:一方面任何研究问题(包括理论和经验问题)应该是从社会学学科的发展背景中引申和生发出来,另一方面这些问题的研究应该对社会学的发展是有意义、有价值和有贡献的。显然,作为每个社会学研究人员,显然也会追求这样的学术意义。第二,要显示社会学方法论的特性。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论要求,在社会学方法论的指导下开展有严肃的研究。第三,营造平等的学术对话共同体。在学术研究上要消除文化霸权,提倡平等对话,当然这种对话应是具有学术意义和学术价值的,切忌学术泡沫和学术炒作。实际上,自从我国恢复和重建社会学以来,我国社会学界没有放弃对学术规范化的要求,但是规范化只有在不断的研究中才能得以提高,这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全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长时间努力逐渐提高的问题。相信经过我国社会学界同仁的不断努力,我国社会学的规范化水平将会越来越高。

再次,我国社会学的队伍也有待扩大。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对社会学理论、社会学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迄今为止,我国社会学队伍建设还处在自发的状态。例如全国还有约半数省区的大学没有社会学系、社会学专业,内蒙、河北、河南、山西、江西、新疆、宁夏、青海和西藏等在这方面还是空白,这些省区中有的连社会学科学院也没有社会学研究所,即使有,因为没有专业人才的补充,科研队伍却相当薄弱这同当前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很不相适应。这需要联系有关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社会学队伍的建设和扩大。就目前社会学的整体队伍而言,社会学的队伍需要发展和提高,这么大的国家,只有3000多人的社会学科研教育队伍是远远不够,满足不了现实需要的。

最后,迄今为止,我国社会学的话语系统主要还是引进版,属于西方话语系统,但是我国社会学要在世界上有一定地位和影响力,那么非要发展出自己的理论和相应的话语系统不可,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本土化过程。我们主张本土化,并不是不管世界社会学发展的整个规范系统,而是在遵循普遍的规范原则基础上,在理论、规范上有所创。我国独特的社会文化传统以及快速的社会变迁,确实为我国社会学的本土化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就拿研究方法来说,各国社会学研究之间最有共通性,但是我国的社会的特殊性却使许多被公认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失效,这就需要我国我国社会学在研究实践过程中寻求更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研究方法;至于在各个层面的理论创新,那更具有巨大的潜力。我们相信,经过我国社会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不远的将来,在我国本土上将会涌现一批世界性社会学巨著,产生出中国的社会学理论流派和系统理论,从而不但扭转当今中国社会学与西方社会学不平等的对话格局,而且还为世界社会学提供一个具有主导性的话语系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就可以建立起来。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