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旭东:社会学在中国的创造性转化

赵旭东:社会学在中国的创造性转化

在中国社会学的早期传统中,一个最为突出的特征便是以人类学方法作为其底色的研究传统。这种西来的方法经过本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后,在中国社会学的主流传承中扎下了根,形成了其自身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中国社会学的这种底色特别注重实地的社区研究、个案的细致呈现以及文化理解的意义把握。而所有这些特征相互交错、彼此观照,型构了以20世纪30年代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为重镇的中国社会学派的自身传统,并一直影响着今日中国社会学的形成、发展与转变。

社区研究

深入现实的社会学调查

就一种社区研究而言,根本强调的是时空坐落下的研究者的在场,也就是双眼可以看见、伸手可以摸到、五脏六腑都能够感到的实际的人的生活空间。它是一种特别强调研究者必须亲自到现场的长期田野研究,是此种方法之所以能够成立的首要条件,并因而有了其自身的吸引力。它摆脱了一些中国传统文人袖手谈心性的空洞之学,而把学问做实在具体的三维空间之中。在人类学家看来,这便是一种实地田野之中的研究工作。这种方法绝非后来人们所泛泛理解的调查问卷的发放与搜集,不是大型数据种种切分之后的统计数字,更不是单单瞄准某个人或者某几个人的深度访谈。实际上早期的人类学学者已经注意到了社会调查和社会学调查之间的根本差异:前者更多是表面问题的呈现,后者则是更为深入和全面的整体性的社会描记、比较和分析。在这一点上,社会学调查成就了中国社会学的早期传统,赋予其一种人类学方法意义上的底色和基调。

社区研究的核心在于具体而微或小中见大。这种方法运用到中国社会学中并加以广泛实践,无疑离不开中国早期社会学传统的影响,这种传统由吴文藻先生而得以传播开来。罗伯特·派克(Robert Park)和拉德克里夫·布朗(Radcliffe Brown)相继来华讲学,他们所讲授的仍旧是人类学的社区比较研究。在此之后,至少在燕京大学,一种一个人可以开展的社区研究蔚然成风,而这其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代表人物就是费孝通。费孝通在英国留学期间,把自己家乡一个村子的缫丝工业化发展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并得到了导师马林诺夫斯基的高度评价。费孝通的博士论文出版时,马氏在序言中发自内心地肯定了费孝通对于自己家乡的研究以及这种研究对于一个文明国家之下的社区研究的人类学意义,这种意义最初无疑是从燕京大学的社会学的中国道路而逐渐铸就起来的。此外,与费孝通同年的林耀华的《义序的宗族研究》,同样是那个时代标杆性的著作,其基础也在于对一个微小社区的细微观察。在那之后,这类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形成一种社会学研究的风气。这种风气延续至今,形成一种村落研究的范式,它的问题也因这个传统的持久存在而逐渐显露出来,那就是一种视野狭窄、只能聚焦于中国村落的研究范式,它使得研究者无法真正能够有所超越于村落之上而寻求一种更为宏大意义的中国文化的理解,那种理解需要的是一种个案研究基础之上的整体把握和线索追溯。

个案研究

展示社会的丰富联系

真正能够体现中国社会学自身特征的另一个方面是个案研究的深化。个案成为一种方法,成为一种观察的视角,无疑使得我们对于社会的理解增加了深度,并在时间的意义上使我们终究看到了人或人为事务的延展和相互联系。很显然,个案的意义是多重的,费孝通的《江村经济》和林耀华的《金翼》都是个案,但个案研究背后的学理意义就在于它的丰富性。社会问题式的调查往往展现了我们看到的一个侧面,它通过一种视角切入过去的现实,但一定不是这个现实的全部,现实不仅存在于横切面的意义上,也存在于时间轴的纵向延展的意义上。而人类学时间介入的田野工作使得这个时间轴的延展得到了实时的体现,有一种不断延伸的丰富性。延伸个案并非某种特殊的方法,它自身就是人类学,可以从小中见大、实中看虚、可见中想象不可见,凡此种种,都使得这种被命名为社会学的方法无一例外地与人类学联系在了一起,并深度影响着早期以及今天中国的社会学研究。可想而知,多少富有趣味、给人启示的研究是采取了这种个案研究的套路,由点及面,由一村而到多村,一点点地扩展开去,形成更为宏大的整体性的理解。如果一个村落是一个案例,那两个村落的叠加并不仅意味着是两个个案,它代表着个案比较意义上的区域研究的展开,由此我们可以自狭小的村落而及更为广大的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个案的累积可以做层层的放大,而反过来的研究方式则无以成就对于个案和细节的认知和理解。因此个案研究必然会受到那些致力于理解社会、个人以及文化的社会科学的青睐,并成为其核心的研究方法。中国主流的社会学从来没有真正偏离这种研究方法,不论是所谓的定性还是定量研究,实际上都无法跨越以个案观察和分析为起点的研究路径,它成为我们理解这些要件的根本。

随着个案的不断积累,我们对人的社会的理解自然也就不断地加深。人及其所存在的社会与文化,首先是以多样性、丰富性以及现象性的一个个案例或事件而存在的,更为重要的是,所有这些案例或事件,其本身又都是通过某种方式而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由此我们依照个案提供的线索做时间轴上的追溯,就可以发现和领会其中的种种联系。个案成为了这种社会彼此联系的节点,如果没有了这些节点,联系自然也就不会再存在了。这就是个案研究能够被早期的中国社会学所选择,并一直延续到今天,而且在未来必然会有更多样性发展的原因、机理和逻辑所在。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