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社会学五十年(7)

新中国社会学五十年(7)

三、社会学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

经过几代社会学工作者的艰苦努力,社会学科研成果大量涌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越益越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一、社会学理论和知识的传播及研究成果的普及和应用,为广大干部和群众认识社会、认清国情、分析形势提供了一个独特并有说服力的视角,提高了政府部门对社会发展的重视程度,对全面贯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社会学工作者对现代化理论、社会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问题的研究成果表明,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各种要素。只有考虑到诸构成要素的全面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种情况,才能持续协调地发展,才能有高效益和高速度的发展,才能避免或尽量避免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学的这些研究成果,在提高全社会对社会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上产生了积极的效果。1982年,国家在制定六五计划时,明确把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从此成为惯例,把原来的经济发展计划变为除经济发展以外还包括了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发展的系统计划。与此相适应,政府中主管社会发展的部门和机构也相继成立,国家计委成立了社会发展司,国家统计局成立了社会统计司,国家科委(现改为科技部)成立了社会发展司,民政部成立了社会福利和社会进步研究所,还成立了社会工作与社区服务研究中心,公安部、监察部也都成立了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的研究机构。1998年国务院还专门成立了社会保障部。此外各级政府在制订发展战略和工作计划时也不同程度地改变了过去只注意抓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发展的观念,树立了全面整体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观念,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

第二,社会学研究成果被应用于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决策过程,直接为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社会学重建以来,广大社会学工作者对我国在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受到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视,被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如小城镇问题研究,课题组所提出的分析和建议,受到中央领导和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制定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计划的重要依据。又如从1983年开始,天津市委托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统计部门,在天津市进行"千户(问卷)调查",主要内容是居民对市政府前段工作的评价和对以后工作的期望。调查成果成为天津市政府改进工作的依据。这项"千户调查"已坚持多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再如对农民分层的研究,提出了农民已分化成8个阶层的结论,此项研究被农业部农研中心采用,他们依照这个分析框架于1994年对全国农村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查,初步弄清了农民分化和流动的现状,为有关农业决策提供了认识前提。另一些专项调查和研究,如家庭婚姻、人口控制、扶贫、民工流动、青少年犯罪、养老保险、社会保障等,其研究成果也都不同程度地被实际工作部门所吸纳。

第三,社会学的发展为调查社会,认清国情、地情提供了新的调查方法,对提高社会调查水平、质量和扩大调查范围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社会学有其一整套进行社会调查的方法和规则,如问卷调查方法、参与观察方法、抽样方法、数据统计分析方法、预测方法和计算机使用方法等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学工作者逐步掌握了这些方法和规则,并尽可能地使之中国化,同时将其推广应用到社会各界(包括某些自然科学的学科)。一些现代科学方法比如计算机应用于分析处理调查的资料和数据,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对社会调查和研究的科学性以及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分析预测的准确性,使社会学调查研究取得了更好、更多的成果。如百县(市)情调查这样的大型调查,就使用了社会学调查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四,社会学的发展为社会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以及做好社会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方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逐渐分离,社会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社会管理是涉及多种社会因素的系统工程,十分需要社会学知识的帮助。这些年来,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在制订发展规划和进行科学管理时吸收了大量社会学的研究成果。这种情况在农村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工业社会学、教育社会学、体育社会学、法律社会学、医学社会学、环境社会学、劳动社会学等分支学科与相关社会管理工作的关系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第五,社会学知识在干部、群众中的普及也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发展。从本质上讲,社会学是研究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它强调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强调和谐和协调发展。随着社会学知识为广大干部和群众所掌握,人们处理各种关系的水平相应提高,生活方式也更加科学。

第六,社会学研究成果和知识已逐渐地为其他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所借用,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发展,以此共同为我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科学支助。比如目前经济学在社会学的启发下十分重视对非经济因素的研究,借用了许多社会学理论和知识,加深了对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发展的理解和研究,增强了经济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总起来看,18年来,我国社会学发展相当迅速,成绩相当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社会学的发展适应了我国现代化事业突飞猛进发展的需要。恩格斯说过,社会需要,比办十所大学的推动力还要大。社会学本来就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也将伴随着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而得以成长和发展。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呼唤着社会学的发展。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即发出了社会学要赶快补课的指示,1996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上又提出了要加强社会学等学科学习的号召。中央领导同志的这些指示,正是适应现代化事业发展要求而提出来的。这是社会学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其次,社会学健康发展,得益于我们有一个正确的发展方针,这就是社会学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社会学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就在社会学重建初期,费孝通教授曾作过明确的阐述,他说要建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密切结合中国的实际,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社会学","我国的社会学必须是反映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华民族特点的中国社会的社会学。它的内容既不可能是建国以前的社会学简单恢复,也不可能是任何外国社会学的直接引进,我们虽要批判地继承所有过去社会学的成果,但必须立足于当前中国社会实际为主,通过实践的考验逐步发展我国自己的社会学"。多年来,中国的社会学工作者坚持了这个方针,保证了我国社会学事业的发展。

再次,中国社会学在重建过程中,既重视了理论研究,又加强应用研究,坚持了一手抓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的学科建设,一手抓社会调查研究为现实服务的方针。这本是中国社会学的优良传统,在这方面费孝通、雷洁琼等老一辈社会学家为我们树立了的榜样。在他们的带动下,这一正确方针得以实行和贯彻。正因为这样,社会学重建不久就在社会上打开了局面,取得了各方面的支持,社会学本身也发展了起来。实践证明,为现实服务,为现代化实践服务,是社会学生命力之所在。

在引进国外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的过程,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额对待各社会学理论流派和方法,不盲目地照搬,而是有选择地吸收和借鉴,使其为我所用。这些年,社会学界同国外同行的合作、交流很多,在这些交流和合作中,我们都能坚持洋为中用、以我为主的方针,所以,恢复以来中国社会学的成长和发展总的来说是健康和有序的。

四、社会学面临的历史任务和发展前景

尽管在短短的20年时间里我国社会学的重建和恢复工作取得可喜的成就,但是,应该看到的是我国社会学发展仍然落后于国外许多国家的社会学,仍然不能满足我国社会变迁和现代化建设对社会学提出的学科建设和研究的要求,也就是没有能够快速而有力地解答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和新现象。在行将跨入新世纪的时候,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将有更多的社会问题和现象等待着通过社会学的研究来求出有力的解答,但是以我国目前的社会学实力显然还难以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尽管当前我国社会变迁迅速,社会新问题、新现象层出不穷,给社会学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难得机会,但是摆在面前的任务也将更加艰巨,任重道远。

我们首先应该正视我国社会学发展所存在的许多问题和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量力而行,也才能有的放矢地尽力而为,既避免盲目悲观,过低地看待自己,又要防止狂妄自大,准确地把握和了解目前我国社会学的真正实力和水平。毋庸讳言,目前我国社会学确实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在我们看来,主要有这样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缺乏强有力的社会学理论解释模式。尽管目前我国有一批社会学工作者在从事基础理论研究,也取得不少成果,但是,我国社会学理论研究仍然偏重于引进国外社会学理论,缺乏重大的理论创新,更谈不上创建自己的社会学理论或理论流派(当然,这个任务不是理论研究单独所能完成,必须要结合实证和应用研究才行,但是理论研究却是重要的基础)。而在引进国外社会学理论方面还缺乏系统性和及时性,例如在对一些著名社会学家或社会学流派的理论介绍上只关注其中的某个方面,而忽视了一个人或一个流派的理论的前后连贯性和系统性,表现在翻译著作上只选择其中的一二本专著,进行介绍,一些著名社会学家的许多代表著作迄今还没有被译介过来。我们在上文曾指出过,我国当前的社会学研究处在1.2和1.3阶段,即处于介绍国外社会学理论和概念,并试图用其中一些概念和理论进行实证和应用研究的阶段,但是对许多理论及其概念还有待继续消化并转化为自己的真正话语,离形成中国社会学理论体系,还有很长的距离。

第二,我国社会学研究的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低层次、低水平的社会学研究和调查层出不穷,从而也限制了我国社会学理论的创新能力。由于缺乏基础理论的强有力支持,特别缺乏一些中层理论的支持,许多社会学研究课题研究仅仅限于社会现象的描述,未能形成高层次的理论模式和概念,这也反过来影响了我国社会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同时,目前我国许多社会学课题研究低层次重复比较多,缺乏学术积累和递增,彼此缺乏有效的学术衔接,成果共享程度以及可比较程度低,更难以与国际社会学进行有效的学术对话,还有一些研究缺乏理论假设,多为事后归纳总结,缺乏深入的分析,所以我国社会学存在着似乎研究成果很多但是真正有学术价值甚至实用价值的东西不多的现象。这都与学术研究的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密切相关。

第三,许多社会学分支学科研究相当薄弱,跟不上我国现代化建设对社会学提出的紧迫要求。比如,经济社会学和医学社会学等在我国可以说很不发达,限制了社会学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参与作用,而其他分支社会学虽然有了一定研究,但是也没有理想的发展成果。在发达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分支社会学学科目前已经达到167个细科[1],而在我国,目前还只有几十个细科。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