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与政府战略管理(4)

核心提示:要认识中国现实,要谱写中国未来这篇大文章,必须记住“转型”与“战略”这两个关键词。共产党执政的合理性,应该是我们党的价值理念与制度实践得到人民的认同和拥护。未来有四点必须注意:一是改革重点从经济体制到政治行政体制的转变,二是尽快完成从现代化到现代性的转变,三是从工业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的转变,四是从管理层垄断性权力到公民协商性权力的转变。

第五,社会信任出现危机。据前段时间报道,一位老人在菜市场跌倒了,有很多人从老人身边走过,没有人去扶一把。这反映出一种社会心态,就是我们的不安全感、不信任感。有人就说,啥都靠不住,领导靠不住,同事靠不住,老婆靠不住,丈夫靠不住。这话恐怕也太邪乎,但不少人却在理论上认同它。我国离婚率大幅度上升。孩子也靠不住,“坑爹事件”层出不穷,现在坑爹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流行词了。还有就是毒牛奶、地沟油等,诸如此类,中国现在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条相互伤害的链条。倘若我们的社会如此发展下去,这里就不再适宜人生活了。

                                      改革路径:中国发展面临四个重大战略转变

未来5-10年,乃至未来30年,中国究竟从哪几个方面切入,来规划我国的改革大局呢?有四点我们必须要注意:

第一,改革重点从经济体制到政治行政体制转变。未来30年,特别是未来5-10年,中国改革的重点要转移,建全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权力结构。过去30年,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改革已经完成了体制性改革,下一步经济改革的任务主要是技术性改革,诸如汇率加不加,利息加不加,楼市怎么调控,股市怎么调控等等,这都不涉及体制问题。

中国过去30年没有解决的体制性问题就是政治行政体制。我们要以公正为中心,重构中国改革话语。而要实现社会公正,权力的配置是关键。在权力配置中,人民群众必须站主导地位,只有人民群众占主导地位,我们的社会才有望实现公正。因此,改革的重点是要确立人民群众在权力结构中的主体地位。

第二,尽快完成从现代化到现代性的转变。社会现代化是一个过程,现代性是一个结果。我们说的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一个现代化的“中国梦”。根据发展经济学和发展政治学的观点,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时候是初级现代化阶段。这一阶段,社会利益是比较一致的,比如说我国前30年的改革,基本上工人获益了,农民获益了,知识分子获益了,干部获益了,都获益了,人人生活都有改善。于是,改革比较容易达成共识,因为我们的利益结构是稳定的,没有利益冲突,并且每个人的利益都在向好。到了人均GDP4000-6000美元,就进入了中等现代化阶段。这一阶段出现了利益分化,有的人的利益继续向好,有的人的利益原地不动,有的人的利益向后退。在这种情况下,改革难以达成共识。因此,这一阶段又被称为“发展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拉美陷阱”。像现在的巴西、阿根廷,到了人均GDP5000-8000美元阶段,至今没有跳出发展陷阱,社会一片混乱,人们活着就是为了高兴,活一天算一天,没有任何价值要求,基本上把自己降到了动物水平。

201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201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6100美元。“十二五”期间,我国能不能跳出发展陷阱,现在还是个问号,所以,2015年是中国的一个看点。中国有三种前景:其一,越过陷阱。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以上,进入一个稳定性的、现代性的社会主义社会;其二,掉入陷阱;其三,社会崩溃,这是最差的一种局面。倘若社会崩溃,就如先前讲到的那则关于老鼠夹子的小故事,谁都要为此付出代价。

第三,从工业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转变。未来30年是中国一个重要的发展转型期。现在中国是一个生产型社会、工业型社会。中国人像蚂蚁,爱工作、爱劳动,不会享受。中国人现在周平均工作时间是54小时,美国人是42小时,欧洲平均35小时,北欧平均是28小时。中国人比北欧人工作时间多一半。下一步,我们要变成一个城市型社会。就是要从生产型经济、资源型经济、加工型经济向技术型、环保型、休闲型经济转变。  

第四,从管理层垄断性权力到公民协商性权力的转变。未来5-10年,特别是未来30年,实现从官本位向公民本位的转变。这是一次伟大的转型。公民社会有两个基本规定性:其一,对社会来讲,就是要以公正为核心,重构中国的改革话语,实现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其二,对个体来讲,就是实现个人的幸福与尊严。尊严很重要,人活着,第一价值就是尊严,要自尊和尊重他人。这是人作为一个生命体,具有人性的第一表现。而尊严是需要通过权利来体现的。所以要实现每个个体的尊严,就必须按照温家宝同志前几年讲的,给老百姓五权:即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幸福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标志

人民幸福的社会,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标志。幸福是任何一个社会中个体发展的终极目标。最近这些年,幸福成为了我们的流行语,包括中央电视台到处采访,“你幸福吗”。

(一)幸福的社会就是一个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社会

幸福不是一个对象性概念,而是一个关系概念。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对关系的感觉,而不是对于对象的感觉。一旦把幸福对象化,诸如说幸福是一种权力、幸福是金钱、幸福是爱情、幸福是知识,那你就不幸了,因为这时候的你变成对象的奴隶。

若说幸福是权力,为此,你一辈子急功近利地追逐权力,那么,权力再大,你也很孤独。若说幸福是金钱,由此,你整天忙着赚钱,把生活的趣味几近丢掉,这时的你还幸福吗?若说幸福是知识,看看这些年,接连不断跳楼自杀的不少是高级知识分子。若说幸福是爱情,有些经历的人都清楚,爱情往往也会给人带来痛苦。因此,幸福是一种持续、稳定的感觉状态,不是暂时的感觉。这种感觉状态只能在关系中。所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幸福的源泉。其中社会诚信是幸福最根本的一个保证。我们说要建立一个美好、和谐、幸福的社会,就是要建立一个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社会。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