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综合国力方程=硬实力×软实力
美国乔治敦大学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R.S.克莱因(RayS.Cline)在1975年和1981年分别出版《世界权利的评价》、《80年代的世界国力趋势与美国对外政策》,从政治结构论述国际冲突中的国家实力概念,指出“国际舞台实力,乃是一国影响他国非心甘情愿做事的能力,或阻止他国跃跃欲试某事的能力,而不论其影响方式是利用、说服、威胁,或明目张胆诉诸武力。”根据这一观点,克莱因对综合国力进行系统定量比较分析,将综合国力分为物质和精神两大力量,测算综合国力方程为:
Pp=(C+E+M)×(S+W)
国力方程=(基本实体+经济能力+军事能力)×(战略意图+国家意志)
Pp:可估算的国力
C(CriticalMass)为国家基本有形实体,由人口和领土面积构成
E(Economic Capability)为经济实力,由GDP、能源、关键性非燃料矿物、工业生产能力构成
M(Military Capability)为军事实力,战略核力量和常规力量之和
S(Strate gicPurpose)为国家战略,包括发展目标和国际政治战略目标
W(WilltPursueNationalStrategy)为贯彻国家战略的意志,是国家动员国民支持国防和外交政策的能力。
克莱因认为,国家实力由国家基本有形实体(人口加领土)、经济能力、军事能力、战略意图、国家意志五大因素构成,综合国力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相互作用的乘积。美国在经济、军事、人口、领土等方面是“超霸”,越战并非败在硬实力,而是败在精神要素,即软实力上,失误于国家战略和民心,大量国内反战行为导致美国贯彻国家战略的意志苍白无力,现任美国国务卿克里就是曾远征越南的志愿兵,回国后号召美国人民反战。
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定义“软实力”,将资源、经济、科技、军事为主的国家有形物质实力称为硬实力,将国家发展战略、民族凝聚力、国家动员能力、政治社会体系、教育、外交影响力等称为软实力。
3.4 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带人民前进的强大软实力
小平南巡讲话后,林毅夫、蔡昉、李周在合作撰写的理论专著《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一书中,采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率先论证“中国经济增长出现的奇迹”, 全面深刻地揭示中国是最有希望成为世界惟一由盛到衰、再由衰到盛的文明大国。
既然提出这个命题,那么还必须自圆其说,解答奇迹出现的原因与动力机制。除了东中西三大地带落差效应产生追赶效应,人力资源优势和地大物博的国土实体外,可总结为三点:一是源远流长永不衰竭的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尤其是绿色GDP的创新者胡鞍钢先生倡导的五年规划;三是西方合理的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如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未来学、成功学;西方经济学,包括市场经济、全球经济、区域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信息化、城镇化、工业化、资源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等。其中首要因素是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带领近14亿中国人民前进的强大动力的软实力。移山排海,战无不胜,摧枯拉朽,无坚不催,所向披靡,勇往直前。
4. 党的凝聚力公式=奉献精神+真才实学
纵观历史与现实,如果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思想与国情结合的成功典范,那么共产党的奉献精神加真才实学则是理论与实际融合的具体体现。
4.1 奉献精神
毛主席说,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其他特殊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俯首甘为孺子牛,清澈见底,肝胆相照,大公无私,是党的本质。人民是力量源泉,但是不能让人民冲锋陷阵打头阵,共产党员必须身先士卒,慷慨赴死。在白色恐怖年代,共产党人林祥谦大义凛然,宁死不屈,革命电影《闪闪的红星》李双江演唱的主题歌:“革命代代如潮涌,前赴后继跟党走。” 8岁的潘冬子亲眼见到妈妈被胡汉三杀害时哭着对父老乡亲们说:“妈妈是党的人,决不让群众吃亏。”如果红色母亲挺不住,人民群众就不会相信党。倘若邱少云不大义凛然高举炸药包,黄继光不舍生取义堵敌人碉堡枪眼,刘胡兰、王二小、小萝卜头等不前仆后继壮烈牺牲,人民难以翻身得解放。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引用曾于苏联留学的叶挺将军的《囚歌》诗词说,人民的身躯不能从狗洞里爬出。
叶挺将军的《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1927年叶挺将军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囚禁于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毛主席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战史要从叶将军写起”。
共产党当年不惜用生命换民心,千真万确,可歌可泣。共产党不往国外跑,往人民家里跑。理论上奉献精神,行动上大公无私。在共产党襟怀坦白、光明磊落精神的感召下,人民不畏白色恐怖,舍命相从,用生命掩护在野党,如沂蒙老区“沂蒙母亲”王换于为八路军战士养育20多个孩子,亲生的孙子孙女先后饿死4个。八路军从老区母亲养育之恩中看到胜利的力量之源,表明党群关系情深似海,牢不可破。
毛主席诗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希望民心永远贴党心,若不解决以权谋私就难以长期执政,这就是今天为何从严治党的根本原因。
4.2 真才实学
“都说咱老百姓是那满天星,群星簇拥才有那月光明”。老百姓好象满天星斗,群众工作要有呼风唤雨的本事。国家、企业、老百姓三大块,国家、企业向老百姓利益倾斜,减少贫困,缩小差距,扩大中产阶级队伍,提高中产阶级收入,端平民生这碗水,需要过硬的大本领。当年共产党在民生问题上为老百姓立下汗马功劳。
而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采取什么良方益法,组织团结近14亿人民,解决民生问题。共产党执政能否长久,最终取决于人民拥护与否。如果选举,现实的国情昭然若揭,最成熟的政治力量就是具有92年高龄的中国共产党。试问在当今世界,那个政党组织强大到能与声势浩大、阵容齐备的中国共产党竞争,从而凝聚近14亿人口的民心?叶利钦、普京都是当年苏联共产党中流砥柱,东欧五国涛声依旧,仍然是共产党继续执政,台湾民进党费煞苦心穷折腾,到头来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还是国民党胜选。大陆的民心、民意、民声、民情、民主经过百年历练,雄辩证明,改旗易帜斜路此路不通。
4.3 整合政治基础与核心资源
伟大的爱国主义民族诗魂屈原感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张希贤教授深刻地分析道:“人民享受文明成果后,党不能撒手放养,还得利用社会保障组织团结人民,这是学问。改革开放30余年,通过联产承包制既解放了民手,也解散了民心,第二次组织虎头蛇尾,前功尽弃,历史重任落在改革开放的第二个30年。怎样利用文明成果把人民重新组织起来,社会化组织程度越高,就越稳定,党的执政基础就越牢固。”良方益法仍然是继承弘扬老一辈革命家优良传统作风。
那么,如何薪火相继,代代相传?立足时代主题,突破廉政瓶颈。反腐倡廉历来是党建瓶颈,如张希贤教授所言,核心资源是党群关系,政治基础是时代主题,即两个百年主题,第一个主题是1840年到1949年百年战争,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翻身,党群关系是生死相依,鱼水情深,风雨同舟,携手共赴国难,走向美好明天。第二个主题是百年建设,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离开这两个主题就没有健康的党群关系。围绕两个主题坚持三大作风优良传统,是党90余年积累的智慧,是党的看家本领。
一是理论联系实际找道路,寻求适应时代主题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阶段性,时代不同,内涵迥异,毛泽东时代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邓小平时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今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如北京市情日新月异,瞬息万变,西城区、宣武区、崇文区、东城区,五年前合并整合,五年后开启新路。
二是密切联系群众找动力,探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衰败的动力机制。你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三问”,即是“权为谁授”、“政为谁执”、“利为谁谋”的权力观基本问题。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为民执政,靠民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反对命令主义,又防止尾巴主义。人民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主体、动力主体、价值主体,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重心、发展根基、发展目标。是否始终立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共享成果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区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三是批评与自我批评找领导,拥戴、追随、监督和谏诤常创常新的领导。“金无赤足,人无完人。”胸怀坦白,大公无私,“宰相肚里能撑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护长不护短,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防止以权谋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