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保军:从铁军走出的英雄

谢保军:从铁军走出的英雄

在国际维和战场上,谢保军用生命捍卫了一个中国军人的形象。驻扎在中原洛阳、有中国“铁军”之称的某红军师官兵,回忆起战友谢保军的往事,仿佛觉得有血有肉的谢保军并没有走,就在自己的眼前。

 “要成为徐洪刚那样的英雄战士”

在谢保军的遗物里,有一张与“见义勇为英雄战士”徐洪刚的合影。

“我有印象,是那个参加过黄河抢险的兰考籍战士。”虽已过去5个年头,但说起照片背后的故事,如今已是师政治部副主任的徐洪刚依然记忆清晰。

2005年1月,徐洪刚来到谢保军所在新兵排与大家零距离交流。徐洪刚将“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写在救生衣上,激励自己战斗在长江抗洪一线的情节,在谢保军的内心产生强烈共鸣。

“我参加过黄河抢险,不怕吃苦。”那天,谢保军兴奋地向徐洪刚讲述起自己的抗洪经历。

2003年10月,由于连降大雨,黄河兰考段54号坝溃口了,家乡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不行,我得抗洪去。”正在等待征兵消息的谢保军独自摸到抗洪一线。

“铁军就稀罕你这样有血性的兵。”徐洪刚带头为他鼓掌。当天晚上,他连夜写了第一份入党申请,“我想入党,我要成为徐洪刚式那样的英雄战士”被他重复了三遍。

2009年8月1日,团里要抽调部分战士参加苏丹维和的消息公布后,谢保军第一时间写了申请书。最终,他凭借过硬的综合素质从全团30多名战士中脱颖而出,成为军区第六批赴苏丹瓦乌维和工程兵大队的一名水电工。2010年4月,在维和战场上,谢保军火线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基础工作”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谢保军的遗物中,有五六个用旧冬季作训服缝制成的“小布袋”。原来,对自行榴弹炮进行一次全面检修,拧下来的螺栓、螺帽有一大堆,常常出现拿错丢失现象。“要是用几个袋子将之分类存放,就不会拿错丢失了。”心细的谢保军利用休息时间,用旧作训服缝制了8个“小布袋”。谢保军将清洗后的螺栓、螺帽分别往小布袋里装,并标明大小型号。这以后,连队在检修自行榴弹炮时,螺栓、螺帽拿错丢失的现象就再也没有发生过。 

2007年夏天,团里开展装备大整治,因为连队文书休假,谢保军被连队安排接替文书工作,具体负责装备故障数据统计,以及相关资料的整理。翻看往年装备修理档案,谢保军发现不少登记信息太过简单、模糊,对一些装备的技术状态难以做到心中有数。

谢保军决定建立一个全新的装备管理档案。他对原有的装备信息卡片进行细化,详细到每次故障发生的日期及维修后的信息跟踪。

有战友说他太较真了,但谢保军说:“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基础工作,关键时候用处可大了。”果不其然,后来,连队参加年度战术演习,一辆自行榴弹炮车发生故障,谢保军准确说出这台装备的“病历”及“治疗”记录,根据这些信息,装备技师很快就修好了。

“有任务就兴奋,任务越重越起劲”

苏丹瓦乌地区毒蛇、毒蝎、蚊虫肆虐,黄热病、疟疾、霍乱等10多种恶性传染病流行,卫生防疫是大队的一项日常性的艰巨任务。进驻不久,谢保军发现医疗队人手紧缺,常常顾不上消、杀、灭,便自告奋勇揽下这份“苦差事”。

每天中午,温度最高、蚊蝇最猖獗、消杀效果最好,谢保军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戴上严严实实的口罩,顶着毒辣如火的烈日,给厕所、垃圾场、污水池喷洒消毒液、撒石灰,一干就是一个多小时,刺鼻的臭味和药水味熏得人头晕目眩,让人直想呕吐。

“你不让他干事,他会觉得比要命还难受!”战友、水电班长石慧豪说:“谢保军就是这样一个人,没有任务争任务,有任务就兴奋,任务越重越起劲。”

简易机场施工,谢保军套上安全带,爬上滚烫的电线杆高空作业,一干就是半天;搭建“DDR(武器换食品)”办公区,他拿起铁锹清理废墟,累倒了,输完液接着干……

5月24日,连日来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终于把谢保军累垮了,他被紧急送往苏丹喀土穆首都医院抢救。在与死神顽强抗争了4天4夜后,谢保军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一个维和英雄走了,但他的精神永存,为“铁军”光照千秋的英雄史,又浓墨重彩地增添了一笔。

人物简介:谢保军,济南军区某装甲师榴炮三连四班原副班长,2009年10月赴苏丹瓦乌地区执行维和任务,担任中国第六批维和工程兵大队支援保障中队水电工,获联合国授予的“和平友谊勋章”和“维和特别贡献奖”。2010年5月28日,26岁的谢保军积劳成疾,光荣牺牲。某集团军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批准为烈士。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